首页
疾病病因
诊断方法
疾病症状
治疗措施
预防办法
用药指南
保健方案

大多数学者认为病毒性脑炎,警惕小儿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

研究表明,病脑与心肌损害存在明显相关性近年来,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损害的发病率有增多趋势病脑多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肠道病毒及腮腺炎病毒引起各种病毒引起的脑炎其病情轻重不一,临床表现各异病脑在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同时,也有可能引起心肌损害然而,患儿在心脏方面的自觉症状往往被神经系统症状所掩盖常常是...[详细]

患者可因昏迷而并发肺炎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

不同病毒引起的脑炎其病情轻重不一,临床表现也各异这类患儿主要表现为情感障碍(情感淡漠、抑郁、欣快、恐惧)、智能障碍(理解力、记忆力、计算力、判断力、联想能力等减退)、思维障碍(缄默、多语、言语零乱、妄想)及行为障碍(动作减少或增多、冲动、木僵状态)等精神障碍多与意识障碍(谵妄、错乱、意识模糊)并存根...[详细]

精神失常多见于成人患者乙脑,流行,传染,乙脑的临床表现

(三)恢复期 极期过后体温逐渐下降,精神、神经系统症状逐日好转(四)后遗症 虽经积极治疗,但发病半年后仍留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者,称为后遗症约5%~20%患者留有后遗症,均见于高热、昏迷、抽搐等重症患者后遗症以失语、瘫痪和精神失常为最常见失语大多可以恢复,肢体瘫痪也能恢复,但可因并发肺炎或褥疮感染而...[详细]

蝙蝠并带毒越冬乙脑,流行,传染,乙脑的传染源有哪些?

自然界中有60 多种动物可感染乙脑病毒,尤其是猪感染数量多,每年大批新生或幼猪被蚊虫叮后发生病毒血症,因此猪为主要传染源,马、驴、牛、狗以及鸭、鹅和各种鸟类均可感染,并成为传染源,猪在流行期间感染率高,病毒血症期长,又属单年生长动物,更新率快,感染高峰期比人类流行高峰期早1~2个月,故目前以观察猪自...[详细]

患儿身上还会出现为数不等的斑点流脑,春天孩子需防“流

当孩子出现上述症状时,父母应当带孩子及时就医,做到及早发现、对症治疗,千万不要自行处理,随意给孩子吃药,延误治疗。同时,家长也应提高预防意识,孩子的玩伴、同学得病,家长可以预防性地给孩子服用一些青霉素类药物或复方新诺明;另外,由于春天是传染病多发的季节,气候冷暖不定,所以要注意增减衣服,尽量少带孩子...[详细]

春末夏初谨防乙型脑炎疫苗免疫后一个月免疫力达高峰

乙脑的预防措施:一、预防接种:用乙脑灭活疫苗对儿童及非流行区迁入的成人进行接种,流行区儿童1岁时首次免疫2针,间隔1~2周;2岁时加强免疫1针;6~10岁时再各加注1针乙脑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简称,又称日本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儿童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病,致死率很高导致...[详细]

乙脑的恢复期治疗恢复期以养阴清热为主

恢复期需要加强营养,精心护理,防止褥疮,避免继发感染。根据患者症状做智力、语言、吞咽、肢体功能的锻炼,可采用针刺、理疗、按摩、推拿、体疗等,佐以中药口服。恢复期以养阴清热为主,佐以益气养阴、通经活络的方法,除一般针刺穴位外,有用耳针、头皮针、埋线及穴位注射等均有辅助作用。震颤、多汗、肢体强直可用苯海...[详细]

春天来临,做好流脑的预防措施流脑是一种经呼吸道感染

“流脑”是一种经呼吸道感染和传播,由一种叫脑膜炎双球菌的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不但小年龄段的儿童易得此病,就是大年龄段孩子的得病人数也高于往年,这是一个值得父母注意的问题它可使患儿出现高热、头疼、精神减退,甚至出现喷射状呕吐、嗜睡、昏迷、抽风等症状,少数患儿还可出现呼...[详细]

春风送暖防流脑疾病初发时仅仅表现为咳嗽

余主任说,目前随着我国卫生条件的改善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流脑在我国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每年仍有数量不等的病例发生,所以决不能放松警惕近日,笔者在解放军304医院采访时,儿科主任余素明介绍了她去年春天接诊的一个病例这个小患者叫明明,5岁,一个很可爱的小男孩疾病初发时仅仅表现为咳嗽,有点发热的症状,到...[详细]

流脑的概念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据统计,每年的2到4月,“流脑”的发病率占全年的60%左右,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多、传播快、流行广,来势凶猛,病死率高,危害性大流脑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冬春季发病率高,一般从每年1月份开始发病,三四月份是高峰期该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起病急骤凶险,若不及时抢救,常于24小时内危及生...[详细]

气象要素与流脑这样的天气条件能促使流脑的诱发

以上气象因素和呼吸道生理机能的变化为脑膜炎双球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加之冬春室内活动增多,接触频繁,烟尘刺激,呼吸道感染较多,室内外气温变率大,人体抵抗力弱,适应能力差,故能形成冬春流脑流行高峰人们只有正确认识和掌握流脑的发病规律和天气条件,及早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才能降低发病率冬春季为流行高峰期...[详细]

乙脑疫苗的作用 副作用以及注意事项注射部位肿大的硬结

发热、急性疾病及严重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和既往对抗生素有过敏史者以及对过敏性体质的人均不可注射乙脑疫苗的作用(和原理)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黄病毒科虫媒病毒----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详细]

抢救暴发型流脑时如何应用阿托品及去甲肾上腺素为改善

山茛菪碱用量一般为每公斤体重l一2毫克静脉注射,每5—20分钟1次。最大量每次有用100毫克,总量达3750毫克,每公斤体重达75毫克而被治愈的病例,使用次数有的10余次,有的经几十次才治愈。主要是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当患者面色转红润,指(趾)端变暖,血压稳定后可延长时间使用。阿托品用量为0.05毫...[详细]

乙脑的对症治疗①高热的处理:乙脑患者的高热呈稽留热型

因呼吸道分泌物堵塞有缺氧者,宜吸痰、插管,必要时气管切开供氧,以改善脑细胞缺氧下一页23①高热的处理:乙脑患者的高热呈稽留热型,而且不易为一般药物所降低或降后很快又回升,所以宜用综合降温措施,使体温保持在38℃(小儿肛温38.5℃)左右,室温降至25℃以下,降温方法有:a.物理降温:为主要的降温措施...[详细]

“乙脑”的中医治疗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系感染乙型脑炎病毒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发病急聚,病变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临床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重症患者常发生呼吸衰竭,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有严格的季节性, 80%-90%的病例集中在7、8、9三个月...[详细]

乙脑的恢复期治疗

    恢复期需要加强营养,精心护理,防止褥疮,避免继发感染。根据患者症状做智力、语言、吞咽、肢体功能的锻炼,可采用针刺、理疗、按摩、推拿、体疗等,佐以中药口服。恢复期以养阴清热为主,佐以益气养阴、通经活络的方法,除一般针刺穴位外,有用耳针、头皮针、埋线及穴位注射等均有...[详细]

乙脑的对症治疗

    高热、惊厥及呼吸衰竭是危及患者生命的3 种主要症状,且可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高热增加耗氧量,加重脑水肿和神经细胞坏死,从而使惊厥加重,而惊厥又加重缺氧,致呼吸衰竭...[详细]

乙脑疫苗的接种禁忌

乙脑疫苗的接种禁忌,专家提醒,接种疫苗前应留心接种禁忌,能否接种,一定要遵从专家的意见。  虽然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流感,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可接种。下列七类人不宜接种流感疫苗: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者;年龄小于6个月的婴儿;处于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急性传染病患者;精神病、严重癫痫和精神分裂症患...[详细]

乙脑疫苗接种反应及禁忌

接种反应禁忌症  ⑴接种反应 大多数人接种无反应,仅个别儿童注射后,局部出现红肿、疼痛,1~2天内消退。少有发热,一般均在38℃以下。少数有头晕、头痛、不适等自觉症状。偶有皮疹,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发生率随接种次数增多而增加。一般发生在注射后10~30分钟,很少有超过24小时者。此类接种反应多见于...[详细]

乙脑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护理观察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媒介昆虫传播的人畜共患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夏秋季为发病季节高峰,起病急,常累及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其症状轻重不一,从隐性感染到轻症脑膜炎及重症脑膜炎不等,出现高热、惊厥、昏迷,直至痉挛性瘫痪,甚至死亡,较重病例常遗有明显的后遗症,而预防和控制是传播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接种乙脑疫...[详细]

    1863 篇文章  首页 | 上一页 |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文章/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