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本刊编辑部编辑整理
来源
腾氏水产商务网-当代水产杂志社
■华东师范大学水生动物营养与环境健康实验室陈立侨
华东师大多年来一直从事河蟹营养研究与饲料的研制,在应用基础研发方面有比较好的积累,这次我们从河蟹后期营养强化方面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可以这样说,目前河蟹在蟹类养殖中占主体的地位,年产有80万吨,如果能够把河蟹的研究做得比较彻底,我们就能够采用营养学的方法,来解决梭子蟹、青蟹等的一些问题,例如对它的营养强化。
为什么要强化,强化的目的是什么,影响营养强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强化效果好不好?
首先我们来看看河蟹产业的发展路程。我们河蟹起步是年,当时只有不到0.5万吨的产量,年之后增长加快,但每年的增长也不到5万吨,年增加到约20万吨,到年,总产量为78.5万吨。前几年河蟹的养殖堪称是生态、健康养殖的典范,河蟹的病害只有零星发生,没有流行性、爆发性的大规模的病害发生。
直到近年,特别是年,出现了一个词叫“水瘪子”,这个水瘪子,不是一个专业名词。水瘪子爆发的时候,很多螃蟹,看上去长得比较大,外表干净,但是里面是空的。水瘪子核心的问题是河蟹肝胰腺的萎缩和退化,这和我们的饲料投喂和营养强化有关。
我们回顾河蟹的整个生活史可以看到,蟹的强化有三个时期,第一个强化是蚤状幼体到大眼幼体期间,是蟹苗期的营养强化;第二个是蟹种的营养强化,但这个环节很多人不重视,其实这是预防水瘪子病的关键一环,也是商品蟹养殖能否取得成功的基础;第三个环节,河蟹后期的营养强化,因直接影响商品蟹的品质和销售,大家就才比较重视。
为什么如今养河蟹的病害越来越多,综合全国的研究调查结果,跟药物清塘有很密切的关系,例如聚酯类、有机磷药物,以及处理水用的硫酸铜等,同时,还跟饲料投喂、养殖环境等密切相关。
在行业里,大家都知道,蟹种的养殖和成蟹的养殖是分开的。经过流行病学的调查,欠发达地区的蟹种比发达地区的蟹种水瘪子病发病率要高。原因是蟹种的饲料不好,导致苗种出问题。
好苗+种草+活水+放螺+好料,才可以养出青背白肚、金爪黄毛、肉质肥满的河蟹。
说到蟹的规格,影响蟹的规格大小的主要因素并非饲料。蟹养得大不大主要跟密度有关。若想产量高,可以适当放密度高一点,若想大蟹比例高一点,可以适当放少一点。可以说,是放养密度决定了河蟹规格。
在品质上,影响蟹品质的因素是饲料和养殖环境,其中水草的合理种植非常重要,水草过密容易引起白天pH增高,晚上高度缺氧。河蟹哪怕营养强化很好,一旦有应激因子,就容易出问题。最典型的就是硫化氢和铵化物,硫化氢等对河蟹的影响非常大,容易养出黑板的、黄板的,脏板的蟹。
在长江流域,池塘养殖雌蟹的生殖退壳主要发生在8月中下旬,雄蟹的生殖退壳主要发生在8月下旬和9月。
河蟹卵巢发育的大生长期在8月中到9月初,而我们的强化期一般是9月以后,已经偏晚,错过了最佳的强化时期了。
大家都知道,黄是蟹的肝胰腺,膏是他的性腺。我们从来没有研究过,哪些因素影响他的性腺的发育。性腺指数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升,在大生长期性腺已经定型了。优质的蟹有很好的肝胰腺和性腺。在江南一带,6月是吃六月黄的时候,肝胰腺已经发育。
生产中,很多人认为7、8月份水温是偏高的。其实,在水温允许的情况下,强化时间越早越好。营养强化物质主要包括三类,第一是营养结构的物质,第二是风味物质,第三要有效的抗氧化物质。
我简单举个例子,性腺的第二期,第三期,蛋白质含量对性腺的发育是有显著影响的。如果饲料的蛋白太低,必然会影响性腺的快速和充分发育。
所以,我们的河蟹养殖户在9月份之前要进行强化。当然,若想在国庆节提前上市,冰鲜是很好的选择,用冰鲜可以提前和促进河蟹的成熟和发育,但是冰鲜的不合理使用很容易败坏水质,从而影响河蟹的品质,从环保的角度不建议过多依赖冰鲜。
不同脂肪源饲料对雌蟹的产卵力有很好的关系。要避免氧化,一定要加抗氧化的维生素E和类胡萝卜素。育肥饲料中添加4%的优质鱼油(替代50%)对雄蟹的性腺发育和肝胰腺指数无显著影响。有关于合理脂肪源对育肥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是在雌蟹的育肥饲料中,至少要添加2%的鱼油替代,才能保证卵巢的正常发育。
在避免氧化的前提下,要提高磷脂和高不饱和脂肪酸的使用。
河蟹是靠风味和品相来吸引人的,这个东西很重要。基础研究探讨完了之后,我们可以形成一个基础配方。
铬对河蟹性腺指数、产卵力和孵化率有明显影响。
在河蟹养殖后期,卵巢发育和虾青素有很大的关系。添加螺旋藻、雨生红球藻和苜蓿粉,类胡萝卜素和虾青素的含量会有所不同,对蟹头胸甲的颜色有很大的关系。
今天主要是讲河蟹养殖后期的营养强化,那么,要强化多长时间?
经过强化以后,从性腺肝胰腺,出肉率总可食率有显著提高,强化的时间上,我认为40天是一个基本的天数。
另外,就是蟹的品相。买东西都是要看品相的,冰鲜喂养的河蟹,比较丰满,味道也不错,但是膏脂和外观不红,品相不好看,所以,在养殖后期,也就是8月以后,用饲料替代一部分蛋白,在品相改善上,可以用生物型膏红素。我们经过3年多的大规模池塘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后期营养强化的饲料中,合理添加生物型膏红素,可以有效地改善膏脂和外观的颜色,成本也比较经济,完全可以被养殖者所接受。
对于今后河蟹的主要研究内容,我的建议是要重视研究不同养殖模式下,蟹不同生长阶段的精准营养需要量,因为蟹非常不耐胁迫。还有养殖全周期高效饲料的开发。
第二方面是要加强逆境生理和营养需要量的研究,包括对逆境下营养需求的再评估,优质原料替代下的营养平衡技术。
第三方面是饲料,在不同养殖模式下营养与环境、饲料工艺、投饲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要降低饲料对环境的污染,提高饲料利用率。
第四方面是中华绒螯蟹主要营养阶段的营养强化,特别是后期膏脂质量与营养、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例如氨氮、pH、硫化氢等。
往期报道回顾:点击下面标题可直接查看对应往期精选文章~
精彩PPT
中华绒螯蟹后期营养强化的策略与应用
精华笔记
麦康森:养殖鱼类蛋白质高效利用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精华笔记
解绶启:淡水养殖模式和营养调控的精准策略
精华笔记③
谢骏:鲫鱼鳃出血病的防控关键点在于减少应激
END
转载声明
本文版权属腾氏水产商务网和《当代水产》杂志社共同所有。如需转载,请在篇尾按以下格式注明:
1、来源:腾氏水产商务网-当代水产杂志社
2、作者:本刊编辑部编辑整理
3、腾氏水产商务网白癜风在那里能治好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