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诊断方法
疾病症状
治疗措施
预防办法
用药指南
保健方案

食源性疾病是借助食物传播的一组疾病

记者就高温季节易发的疾病和预防措施采访了疾控专家

食源性疾病是借助食物传播的一组疾病,常见的病原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细菌临床上主要特点为潜伏期较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病例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食源性疾病主要流行特征为发病突然、病例集中,可呈散发或家庭多例感染,或在学校、幼托等集体用餐单位以集体性食物中毒形式表现各食品行业单位、食堂、盒饭公司要把好食品卫生关,家庭聚餐防止生熟不分

7月份,本市进入夏季的炎热季节,温度明显升高,气候以晴热少雨为主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介绍,在这一炎热的夏季,极易发生肠道传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中暑,市民和相关卫生部门应注意预防

(本文来源:济南日报)

要消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原学除“苦夏”,应多吃瓜类蔬菜,如冬瓜、黄瓜、丝瓜、南瓜、苦瓜、西瓜等,除补充人体的水分外,瓜类蔬菜都具有高钾低钠的特点,有降低血压、保护血管的作用;多吃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如苦瓜、丝瓜、黄瓜、菜瓜、西瓜、甜瓜等;多吃“杀菌”蔬菜,包括:大蒜、洋葱、大葱、蒜苗等,这类蔬菜含有丰富的植物广谱杀菌素,对各种病原菌有灭杀和抑制作用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通过蚊子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当人体被携带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经过14天潜伏期可发病临床上表现为持续性高热,伴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筋、脑膜刺激症状,重者可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或出现呼吸衰竭死亡本市流行季节7-9月,流行性出血热护理措施7月下旬-8月上旬是乙脑发病高峰期如遇到持续高热,头痛、呕吐、抽筋、抽筋等症状时,应及早去就医,以免贻误病情

中暑由于人体大量出汗,水分丧失,导致电解质丢失,循环血量减少致使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肌肉疼痛,有的病人可出现高热等症状,严重者如患热射病可发生死亡

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俗称红眼睛)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潜伏期数小时至5天,一般为1-2天临床表现为结膜水肿、充血、点片状结膜充血,伴眼球异物感、流泪、眼痛等症状病程2-7天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主要通过接触传播,预防上应注意个人卫生,不公用毛巾、浴巾、手帕等;流行期间,理发、浴室、游泳池等行业要加强管理和消毒;游泳池要加强对游泳人流行性乙型脑炎实验室员检查,一旦发现类似症状者,应及时就诊治疗,家庭做好隔离消毒

(本报记者)


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会不会传染

转载请注明:http://www.tpmwc.com/yyzn/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