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讲了0-6岁儿童过敏性疾病如何处理、家庭护理要注意哪些方面。
这一期,我来讲讲另外一个0-6岁儿童常见的疾病:传染性疾病。
对于6岁以下的儿童来说,感冒发烧是家常便饭,传染性疾病也是一个逃不掉的“梗”
因为儿童传染性疾病的流行过程是在儿童人群中连带发生的过程,加上受到环境、气候、社会群体性的影响,所以有时候来势凶猛、让父母猝不及防。再加上太多人对卫生预防知识的了解缺乏、不良的生活习惯改不掉,导致给孩子的健康种下隐患。
我整理了下这些传染病有哪些,分别有什么特点、怎样预防和发病后的家庭护理怎么做。
一年四季儿童都易得的传染性疾病常见于冬春季节的
白喉、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小肠结肠耶氏菌肠炎、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
常见于夏秋季节的
细菌性痢疾、空肠弯曲菌肠炎、沙门氏菌属肠炎(例如:伤寒)、胃肠型食物中毒、霍乱、流行性乙型脑炎、钩体病等。
常见于春夏季节的
蛔虫病
常见于春秋两季的
幼儿急疹
“非典型性”传染病
肉毒杆菌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流行性感冒、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感染、甲型病毒型肝炎、EB病毒感染、隐球菌病没有明显的季节分明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
0-3岁期间给孩子打的疫苗,都是为了减少感染这些已知已经有所预防措施的传染性疾病。
有些疾病例如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等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在恢复期结束后,机体功能可能仍然长期不能恢复正常,称为后遗症。
小儿常见的传染性疾病1
流脑
发病初期
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一旦进入脑脊液后就会出现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各种危重症状。
传染源
主要是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
潜伏期
一般为2-3天,最长为一周。
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2
麻疹
潜伏期8-12天
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
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
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
传染源
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惟一的传染源。
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
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
3
水痘
典型症状
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
传染源
呼吸道飞沫传染、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
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
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4
流行性腮腺炎
典型症状
发热、耳下腮部、颌下肿胀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
传染源
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5
风疹块
典型症状
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
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时间,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传染源
风疹患者、带有风疹病毒却没发病的人和先天性风疹患者是此病的传染源。
空气飞沫传播是风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
发病前5天至7天和发病后3天至5天都有传染性,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
感染后基本上能获得永久保护。
6
猩红热
典型症状
早期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一般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
全身皮肤潮红,可见呈鲜红色,针头大小皮疹,有些象“鸡皮疙瘩”,面部充血,口唇周围和鼻尖显得苍白,舌头红肿。
传染源
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接触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少年多发。
该病早诊断、正确治疗是关键。
7
手足口病
典型症状
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传染源: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急性小儿传染性疾病常见症状如果发热时出现以下7种情况,可能是传染性疾病发作的前兆:
24小时内体温的波动1℃。
24小时内热度相差1℃,从未降至正常
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温与常温之下
突然出现高热,持续数日,随后间歇数日不发热,再出现高热,如此数次循环,多次重复出现
24小时内体温上下波动,无规律性的
传染性疾病发生时儿童的血常规检查报告特点
常常有血C-反应蛋白(CRP)明显升高等表现,有些还可能有高血糖的表现。
传染性疾病高发季节,你是预计不到孩子会不会被传染到的,尤其是进了幼儿园以后或者旅游回来以后。所以预防为首,一旦发病医院治疗。父母们自己有一些这方面的基础常识,主要也是以防万一。
我记得我们家小子2岁多的时候,还没进幼托或幼儿园呢,莫名其妙就得了手足口病。那次发现得比较早,我看孩子手心和脚底心还有手腕周围突然出现红疹子(还没有出水泡)、然后孩子精神状态很不好也吃不下什么东西,当即医院看了。确诊是手足口病后,医生让我们填了一张登记表(如果孩子是已经进幼儿园或学校的话,会马上通知那个幼儿园或学校)
因为传染性疾病会引发一系列其他的病症(比如呕吐、发烧、吃不下东西等)所以孩子是会比较受罪的,大人看着更受罪。这种时候大人千万要自己保重身体、扛住别倒下,尽量自己要冷静、遵医嘱的同时多想办法帮孩子减轻一些痛苦。
得了传染性疾病后,等孩子情况稳定了要及时通知近期和孩子密切接触过的其他孩子/幼儿园班级同学/邻居等,让对方家长也注意观察孩子的情况。
不管是预防还是隔离,以下几点都是要做到的:
通风、洗手、补水(家里人也要注意必要的清洁隔离措施)
补充营养、避免受凉、生活规律(避免身体其他方面的疾病)
预防传染性疾病5要点1.按时接种疫苗
2.加强个人卫生和家庭防护
3.平时饮食避免吃对呼吸道有刺激的东西
4.让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孩子耐寒抗暑的能力
5.流行性传染性高发时期,避免带孩子去人群集中的地方
注:以上内容参考儿童医学基础知识整理,结合个人经验教训,仅供参考。
下期我们将讲耳鼻口疾病
点击“阅读原文”获得内容目录和作者个人简介
赞赏
人赞赏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北京哪里医院看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