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诊断方法
疾病症状
治疗措施
预防办法
用药指南
保健方案

重点原生物学学习复习指导微生物部分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微生物的定义,按结构组成分类,医学上常见的微生物种类。

2.了解微生物的分布、微生物学的发展史,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况。

重点、难点

重点:微生物的定义,按结构组成分类,医学上常见微生物种类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测量单位,细菌细胞壁的组成和结构,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的差异及意义,L型细菌的含义及特性,质粒的概念,细菌特殊结构的含义及功能。

2.熟悉革兰染色的方法、结果判定和意义。

3.了解细胞壁的功能,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中介体的作用,核糖体的组成和功能,细菌形态学检测的方法,革兰染色的原理。

重点、难点

重点:细菌的基本形态、测量单位,细菌细胞壁的组成和结构,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的差异及意义,L型细菌的含义及特性,质粒的概念,细菌特殊结构的含义及功能。

难点:细菌细胞壁的结构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细菌的生化反应(糖发酵、吲哚、H2.S试验)的原理及意义,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

2.熟悉细菌按气体环境不同所分的种类,厌氧菌厌氧生长的机制,细菌个体生长的方式和速度,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

3.了解细菌的营养类型和营养物质,细菌的能量代谢,细菌生物氧化的类型,细菌的人工培养,细菌分类原则和命名方式。

重点、难点

重点: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细菌的生化反应(糖发酵、吲哚、硫化氢试验)的原理及意义,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

第三章消毒灭菌

目的要求自学

1.掌握消毒、灭菌的概念,常用消毒灭菌方法(巴氏消毒法、煮沸法、干烤法、高压蒸气灭菌法)的条件。

2.了解防腐、无菌的概念,其它常用消毒灭菌法的条件,化学消毒剂的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消毒、灭菌的概念,常用消毒灭菌方法。

第四章噬菌体

目的要求

1.掌握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源性细菌、前噬菌体的概念,温和噬菌体的溶源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

2.了解噬菌体的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源性细菌、前噬菌体的概念,温和噬菌体的溶源性周期。

难点:温和噬菌体的溶源性周期。

第五章细菌的遗传变异

目的要求

1.掌握质粒的主要特性及医学上常见的质粒,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主要方式(转化、转导、接合和溶原性转换)。

2.熟悉细菌的变异现象(形态结构的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菌落变异),细菌的遗传物质。

3.了解细菌基因突变的规律,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质粒的主要特性及医学上常见的质粒,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主要方式。

难点: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主要方式。

第六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目的要求

1.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医院感染、毒力的概念,侵袭力的组成、带菌者的概念及意义,内毒素和外毒素的主要特性。

2.熟悉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机体对胞外菌、胞内菌和外毒素感染的免疫。

3.了解感染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重点、难点

重点: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医院内感染、毒力的概念,侵袭力的组成,带菌者的概念及意义,内毒素和外毒素的主要特性。

第七章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与防治原则

目的要求自学

1.掌握死疫苗和活疫苗的优缺点。

2.熟悉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特点和概念。

3.了解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免疫获得的方式,常用的免疫抑制剂。

重点、难点

重点:活疫苗与死疫苗的比较。

第八章球菌

目的要求

1.掌握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的形态染色性,葡萄球菌A蛋白,葡萄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链球菌的培养特性、主要致病物质,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的培养特性及抵抗力。

2.熟悉葡萄球菌的培养特性和抵抗力,微生物学检查方法,所致疾病,链球菌的抗原构造和分类,A群链球菌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法,肺炎球菌的培养特性、致病性。

3.了解葡萄球菌的免疫性和防治原则,其它群链球菌所致疾病,链球菌的免疫性和防治原则,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的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

重点、难点

重点: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的形态染色性,主要致病物质。

难点:葡萄球菌A蛋白

第九章肠杆菌科

目的要求

1.掌握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大肠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5.组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所致疾病,志贺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沙门菌属的生化反应特点、抗原构造及分类,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标本采集与肠热症病程关系,肥达试验的原理、结果分析与意义。

2.熟悉志贺菌抗原构造及分类,抵抗力,所致疾病及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

3.沙门菌属的免疫性、带菌者的检查及特异性防治。

4.了解大肠杆菌在卫生学上的意义,志贺菌的防治原则。

重点、难点

重点:大肠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5.组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所致疾病,志贺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微生物学检查法。沙门菌属的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标本采集与肠热症病程关系,肥达试验的原理、结果分析及意义,带菌者的检查。

难点:志贺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肥达试验的结果分析。

第十章弧菌属

目的要求

1.掌握霍乱弧菌的两种生物学类型及所致疾病。

2.熟悉霍乱弧菌的形态、染色及培养特性。

3.了解弧菌的致病性、培养特性、防治原则。

重点、难点

重点:霍乱弧菌的形态、染色及培养性,两种生物学类型及所致疾病。

第十一章厌氧性细菌

目的要求

1.破伤风梭菌的芽胞特征,致病条件,防治原则,产气荚膜杆菌的形态特征和培养特征。

2.熟悉厌氧菌的种类,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的培养特性,致病性,破伤风梭菌的抵抗力。

3.了解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机制,气性坏疽的防治原则,厌氧菌的分布,常见无芽胞厌氧菌及所致疾病。

重点、难点

重点: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的形态特征、所致疾病。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条件,防治原则。

难点: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的致病机制。

第十二章分枝杆菌属

目的要求

1.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特征,变异性,免疫性,结核菌素试验原理和用途,结核病的防治原则。

2.熟悉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特性、抵抗力。

3.了解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物质、微生物学检查,麻风杆菌。

重点、难点

1.重点: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特征,变异性,免疫性,结核菌素试验原理和用途。

2.难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性。

第十四章支原体

目的要求

1.掌握支原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及所引起的主要疾病。各种疾病的传播方式。

2.熟悉支原体的培养特性,常用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3.了解其致病机理与免疫性、防治原则。

重点、难点

重点:支原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及所引起的主要疾病。

第十五章立克次体

目的要求

1.掌握立克次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及所引起的主要疾病。各种疾病的传播方式。

2.熟悉常用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3.了解其致病性与免疫性,防治原则。

重点、难点

重点:立克次体的形态结构及所引起的主要疾病,各种疾病的传播方式。

难点:立克次体的抗原组成及意义。

第十六章衣原体

目的要求

1.掌握衣原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发育周期,所引起的主要疾病。各种疾病的传播方式。

2.熟悉常用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3.了解其致病机理与免疫性、防治原则。

重点、难点

1.重点:衣原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发育周期,所引起的主要疾病,各种疾病的传播方式。

2.难点:衣原体的发育周期。

第十七章螺旋体

目的要求

1.掌握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及所引起的主要疾病,各种疾病的传播方式,钩端螺旋体的微生物学检查。

2.熟悉防治原则,梅毒螺旋体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3.了解其致病机理与免疫性,了解其它螺旋体。

重点、难点

1.重点: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及所引起的主要疾病,各种疾病的传播方式。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微生物学检查。

2.难点: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微生物学检查。

第十八章真菌学概述

第十九主要致病性真菌

目的要求

1.掌握多细胞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的形态特征及所致疾病。

2.熟悉真菌的培养特性,致病性。

3.了解真菌的抵抗力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了解其它病原性真菌。

重点、难点

重点:多细胞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的形态特征及所致疾病。

难点:真菌的致病性。

第二十章病毒的基本性状

目的要求

1.掌握病毒的概念、主要特性,病毒大小的测量单位,病毒的结构及功能。

2.熟悉病毒增殖周期的基本过程。

3.了解病毒的形态及分类、核酸与蛋白质,培养,病毒的遗传变异。

重点、难点

重点:病毒的概念、主要特性,病毒大小的测量单位,病毒的结构及功能。

难点:病毒增殖周期。

第二十一章病毒的感染和免疫

目的要求

1.掌握病毒垂直传播的含义,病毒的感染类型,掌握干扰素的定义,抗病毒作用特点。

2.熟悉病毒的致病机制,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3.了解干扰素的作用机制。了解其它抗病毒免疫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病毒垂直传播的含义,病毒的感染类型,干扰素的概念,抗病毒作用特点。

难点:病毒细胞水平的致病机制。

第二十二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目的要求自学

熟悉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病毒感染的预防,了解抗病毒治疗。

重点、难点

重点: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难点:病毒的分离培养。

第二十三章呼吸道病毒

目的要求

1.掌握流感病毒的结构及功能、分型与变异。

2.熟悉流感病毒所致疾病与免疫性,麻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特点,

3.特异性预防。

4.了解流感病毒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麻疹病毒微生物学检查,其他呼吸道病毒。

重点、难点

重点:流感病毒的结构、分型与变异。麻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特点,特异性预防。

难点:流感病毒的结构及分型。

第二十四章肠道病毒

目的要求

1.掌握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免疫性,特异性预防。

2.熟悉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性,柯萨奇、埃可病毒所致疾病,致病特性。

3.了解微生物学检查,其它肠道病毒的致病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免疫性,特异性预防。

难点:柯萨奇、埃可病毒致病特性,所致疾病。

第二十五章急性胃肠炎病毒

目的要求

1.熟悉轮状病毒的形态结构、分型,掌握所致疾病和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2.了解引起人类胃肠炎的其它病毒。

重点、难点

重点:轮状病毒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第二十六章肝炎病毒

目的要求

1.掌握乙型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抗原组成,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血清学检测的指标及临床意义,防治原则。

2.熟悉甲肝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传染源和传播途径,防治原则,微生物学检查,熟悉乙肝病毒的致病机理,熟悉丙、丁、戊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传播途径。

3.了解甲肝病毒致病性与免疫性。

重点、难点

重点:乙型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抗原组成,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血清学检测的指标及临床意义,防治原则。甲肝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丙、丁、戊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传播途径。

难点: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结构,致病机制。

第二十七章虫媒病毒

目的要求自学

1.熟悉乙型脑炎病毒的结构特点、流行环节。

2.了解乙型脑炎病毒的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了解登革病毒的主要特性。

二、主要内容

1.乙型脑炎病毒生物学特性、流行环节、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2.登革病毒的主要特性

四、重点、难点

重点:乙型脑炎病毒的结构特点、流行环节。

第二十八章出血热病毒

目的要求自学

1.熟悉汉坦病毒的主要特性,流行环节、致病性。

2.了解微生物学检测查,防治原则。

重点、难点

重点:汉坦病毒的主要特性,流行环节、致病性。

第二十九章疱疹病毒

目的要求

1.掌握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致病特点。

2.熟悉疱疹病毒的共性,巨细胞病毒的传播途径、所致疾病,熟悉EB病毒所致疾病、检查方法。

3.了解疱疹病毒的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重点、难点

重点:疱疹病毒的共性。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致病特点。

难点:疱疹病毒的致病特点。

第三十章逆转录病毒

目的要求

1.掌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方式、损伤细胞、所致疾病。

2.熟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变异,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3.了解人类免疫陷病毒致病机制,人类嗜T细胞病毒。

重点、难点

重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方式、损伤细胞、所致疾病。

难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

第三十一章其他病毒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狂犬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防治原则。阮粒的含义,致病性。

2.熟悉微生物检查中的包涵体检查。

3.了解狂犬病毒的致病性,阮粒的生物学特性。

重点、难点

重点:狂犬病毒的形态结构,防治原则。阮粒的含义,致病性。

以上内容摘自CQMU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编写的《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供四年制、五年制非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丹芪胶囊
北京最出名的白癜风治疗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pmwc.com/bjff/12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