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过后,由于天气潮湿,细菌易滋生。另外,水灾过后,水源易遭到污染,食物容易变质,再加上人们接触污水机会增多,因此,各类传染病极易传播。
暴雨洪灾后常见病
暴雨洪灾后一些地区卫生条件差,特别是饮用水的卫生难以得到保障,要预防的是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等。人畜共患疾病和虫媒传染病也是洪涝期间极易发生的,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血吸虫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同时,皮肤病不容忽视,如浸渍性皮炎(“烂脚丫”、“烂裤裆”)虫咬性皮炎、尾蜘性皮炎等。意外伤害,如溺水、触电、中暑、外伤、毒虫咬鳌伤、毒蛇咬伤、食物中毒、农药中毒等暴雨洪灾后室外、室内、被洪水泡过的汽车等有不同的防疫重点,但本质都是消毒消毒再消毒。
暴雨洪灾后防疫措施
1、不喝生水,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或经漂白粉等处理过的水。
2、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
、注意环境卫生,不随地大小便,不随意丢弃垃圾。
4、避免手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尽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皮肤溃烂和皮肤病。
5、做好防蝇防暑灭蚊工作,预防肠道和虫霉传染病。
6、勤洗手,不共用个人卫生用品。
7、如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要尽快就医。
8、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尽量不接触易水,必须接触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9、保持乐观心态。
我们在预防疾病的同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