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期
1.潜伏期4~21d,一般为10~14d。
2.前驱期一般1~3d,起病多急骤,体温在1~2d内高达39~40℃,伴头痛、恶心和呕吐。
3.极期持续7d左右。主要表现为脑实质受损症状。
(1)高热:体温高达40℃以上,持续7~10d。
(2)意识障碍:程度不等,包括嗜睡、谵妄、昏迷或定向力障碍等,持续1周左右。
(3)惊厥:可有局部小抽搐、肢体阵挛性抽搐、全身抽搐或强直性痉挛,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均伴有意识障碍。
(4)呼吸衰竭:多发生在重症病例,主要由于脑实质炎症、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脑疝和低血钠脑病所致。
高热、惊厥及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严重症状,三者相互影响,呼吸衰竭常为致死的主要原因。
(5)颅内高压: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血压升高和脉搏变慢;脑膜刺激征阳性;婴幼儿常有前囟隆起。严重病人可发展为脑疝。
4.恢复期此期体温逐渐下降,神经、精神症状好转,一般2周左右。
5.后遗症期指恢复期神经系统残存症状超过6个月尚未恢复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痴呆、失语、肢体瘫痪、扭转痉挛以及精神障碍等。
(二)分型
1.轻型体温在38~39℃,神志清楚或有轻度嗜睡,头痛、呕吐不明显,无惊厥、呼吸困难。病程5~7d,多无后遗症。
2.中型体温39~40℃,头痛、呕吐,嗜睡或浅昏迷,惊厥,脑膜刺激征阳性。病程7~10d,恢复期有轻度神经或精神症状。
3.重型体温40~41℃左右,昏迷、反复惊厥,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明显。病程10~14d,多留有后遗症。
4.极重型体温41℃以上,深昏迷,常出现呼吸衰竭和脑疝。病死率高,存活者有明显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