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诊断方法
疾病症状
治疗措施
预防办法
用药指南
保健方案

肠道传染病及乙脑防控知识

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能由粪便排出病原体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从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给别人。主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痢疾、细菌性食物中毒、甲型肝炎、脊髓灰质炎、O:H7等。

有些肠道传染病传染的病变部位在肠道,可产生腹痛、腹泻等症状,如霍乱、痢疾等;还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变部位并不限于肠道,如肝炎是肝病变,脊髓灰质炎病变在中枢神经系统,伤寒主要侵袭全身的网状内皮系统(肝、脾、淋巴等)

肠道传染病为何在夏秋季节好发

夏秋季气温高,适合病菌生长繁殖。条件适宜时,一个细菌经过一昼夜就能繁殖出几亿到几十亿个。剩饭剩菜保存不当,很容易受细菌污染而腐败变质;吃制作不卫生的食物和未经洗净消毒的瓜果,都很容易引起肠道传染病。

夏秋季气温高,身体要加强散热,皮肤血管经常处于扩张状态,胃肠血管相对收缩,流经胃肠道的血液减少,胃肠道的抵抗力相对减弱,病菌一旦随不洁的饮食进入胃肠道,就很容易使人得病。

天气热,出汗多,喝水多,冲淡胃酸,减弱胃酸的杀菌作用。喝生水更容易引起肠道传染病。

夏秋季,苍蝇孳生,增加了肠道传染病的传播机会。

夏秋季台风活动频繁,各种洪涝灾害增加了外环境被污染的机会。

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经水传播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排入水源。洗涤被病原体污染的衣裤、器具、手等都可使水受到污染。

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贮存和销售的过程中都存在被病原体污染的危险。食品中的病原体可来自存放容器、进餐用具、手的接触、施用粪肥及被昆虫污染等。

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衣物、文具、门把手、数钱等都有可能造成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

昆虫传播苍蝇、蟑螂等都能起到机械搬运病原体的作用,有些病原体还能在昆虫的肠管里存活一段时间,甚至繁殖。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是造成肠道传染病扩散的重要原因之一。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控制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健康教育:将预防乙脑的知识教给群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非凡是提高群众对疫苗接种、防蚊灭蚊对预防乙脑重要性的熟悉。

2.免疫接种:接种乙脑疫苗以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乙脑的重要措施之一。接种对象是流行区的儿童及从非流行区到流行区的敏感人群。目前有灭活疫苗和活疫苗两种。为了确保疫苗接种效果,接种时间应在流行季节前1~3个月完成。儿童经初次基础免疫后应按规定加强免疫。疫苗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均应在4℃保存,以保证其有效性。

3.灭蚊防蚊:灭蚊要强调一个早字,最好在人间乙脑流行前1~2个月开展一次群众性的灭蚊活动,在农村重点是消灭牲畜棚(非凡是猪圈)的蚊虫。夜间睡觉防止蚊虫叮咬可用蚊帐,驱蚊剂等,提倡不露宿。黄昏户外活动应避免蚊虫叮咬。

(二)疫情报告

乙脑为乙类,发现病人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城市要求12小时内,农村要求24小时内报告。

(三)流行期措施

如发现乙脑流行,应采取以下紧急措施:

1.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有关乙脑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早期发现和治疗病人。

2.开展以灭蚊为中心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必要时对高危地区采用超低容量大面积喷洒马拉硫磷方法,短期内可控制成虫,对预防乙脑有良好效果。

3.应急接种疫苗:假如易感人群疫苗接种覆盖面低,应采取应急接种疫苗,但应注重偶合病例发生。

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是采取有效的防蚊灭蚊措施,避免给蚊子叮咬,同时在流行季节前接种乙脑疫苗。

1、防蚊灭蚊:居住环境有条件的应安装纱门、纱窗及使用蚊帐防蚊,室内可使用蚊香、气雾剂等家庭用卫生杀虫剂驱蚊、灭蚊,野外工作和户外活动人员可在暴露部位涂抹驱蚊剂防止蚊虫叮咬染病,社区、家庭应清扫卫生死角、倾倒门前屋后积水以消除蚊虫孳生地。

2、免疫接种:10岁以下的儿童,特别是2~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均应接种乙脑疫苗。给易感人群接种疫苗,提高其免疫力,是预防乙脑最经济有效的办法。

3、加强猪的管理和免疫:猪易感染乙脑病毒,成为传染源。因此,改善猪舍环境卫生,减少蚊子孳生或喷洒灭蚊药水,给猪接种疫苗使之产生免疫力,对防止病毒传播会起到重要作用。有关专家提醒广大市民:夏季是蚊子等虫媒性疾病高发季节,家庭、社区应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除卫生死角,同时个人也应做好各种防灭措施以预防疾病。









































白癜风的发病年龄
白癜风哪里权威


转载请注明:http://www.tpmwc.com/bjff/7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