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基础护理知识与技能
第一节
1、护理程序:是指导护理人员以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恢复和增进患者的健康为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实施计划性、连续性,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理论与实践模式,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
2、护理程序评估的根本目的:是找出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分为主观资料和客观资料。
主观资料是患者的主诉和其感觉所经历的以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描述,是通过交谈获得的资料也包括亲属的代诉。客观资料是通过观察体检仪器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获得的资料。
收集资料的方法、观察、交谈、查阅、体检。观察是由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四个部分。
3、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及社会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及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
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PES公式:
P、代表的是问题。
E、代表的是病因与....有关。
S、症状与体征,还包括实验室仪器的结果。
4、书写护理诊断注意注意事项:一个护理诊断只只针对一个健康问题。
5、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
1)临床研究对象不同。
2)描述的内容不同。
3)决策者不同。
4)职责范围不同。
6、护理计划:
1)先解决直接威胁生命的问题。
2)先低层次需要的问题,再解决高层次需要的问题。
3)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解决患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4)解决现存的问题但不忽视潜在的有危险的问题。
7、设定预期目标的近期目标一般是指七天以内可以达到的目标。
实施的方法:有护士独立完成的还有与其它医务人员合作完成的,以及指导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完成的。
8、护理评价实际贯穿于护理程序的全过程,内容包括护理过程、护理效果和目标实现程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护理效果的评价。
9、护士的职业防护:
1)生物因素:是影响护理职业安全最常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常见的如、细菌、病毒、真菌)
2)化学因素、主要来源于消毒剂,抗肿瘤药物,还有一些麻醉剂的废气。(常见的如、贡)
3)物理因素、常见的是锐气伤
4)心理和社会因素、就是负面情绪互换关系引起的一个心理疲惫。
10、护理职业防护的管理:是推进标准化预防。标准预防是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都具有传染性。
11、标准预防的基本内容:
1)隔离对象、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及其被污染的物品都具有传染性。
2)坚持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共同负责的原则,强调双项防护,防止疾病双项传播。
3)隔离措施、标准预防技术主要包括洗手、戴手套、穿隔离衣、戴护目镜、戴面罩。
(注:无论是否戴手套都要洗手,破损要立即更换。利器伤是导致护士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职业性因素)
12、利器伤的处理流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尽可能的挤出受伤部位的血液,禁止进行伤口局部的挤压。
13、利器伤的禁止行为、禁止双手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或者双手回套针帽,用手直接去接触使用过针头刀片,用手直接折弯或者弄直针头,手术中直接传递锐器,徒手携带暴露针头等。
第二节
1、工作人员的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
2、白天病房的噪音强度应控制在35-40分贝。长期暴露在90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会引起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症状,噪音达到或超过分贝会导致听力丧失。
3、病房温度要保持在18-22度,新生儿手术室产房22-24度为宜,湿度是50%-60%。
4、病房通风不要产生对流风。
5、病人安全问题、避免医源性损伤,是指由于医护人员的语言和行为不当,责任心不强违反操作规程等,给患者造成生理、心理上的损伤。
6麻醉床的铺法:根据病人的麻醉方式和手术的部位铺橡皮中单和中单,腹部的铺在床的中部,下肢手术铺在床尾。
7、护理分为:
1)特级护理、适用于病情危重需要随时观察甚至进行抢救的病人。
2)一级护理、适用于病情危重须绝对卧床休息的病人。
3)二级护理、适用于病情较重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
8、转运病人的方法:
1)轮椅转运、轮椅的椅背与床尾要平齐,面向床头翻起脚踏板,推得时候让病人手扶扶手,尽量向后坐,上坡的时候让病人面向坡上,下坡的时候要减速,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
2)平车运送、上车的时候协助病人以上身、臀部、下肢这个顺序向平车挪动,下车的时候嘱患者先挪下肢、臀部在挪上半身。
3)双人搬动、护士甲手臂托住患者的颈肩部,另一手要托住患者的腰部。护士乙一只手托住患者的臀部另一只手托起患者的腘窝部,合力抬起患者。
4)三人法搬动和四人搬动法、注意患者的头应在大轮的一端,护士应该在患者的头侧以便观察病情,上下坡的时候头一定要在高处一端。
(注:运送骨折病人平车要垫一块木板,骨折的部位要固定好,吸氧或者输液有引流管的时候不可中断要防止折叠和脱落。)
9、常用的卧位:仰卧位、侧卧位、半坐卧位、端坐位、俯卧位、头低足高位、头高脚低位、膝胸卧位、截石位。
10、更换卧位的注意事项:
1)颅脑手术病人一定要卧于健侧或者平卧且头高足底。
2)头部的翻动不要剧烈会引起脑疝压迫脑干导致死亡。
3)坐骨牵引的患者翻身的时候不可放松牵引。
4)轴向翻身法适用于脊髓受损的病人和几岁手术的患者,三人轴向翻身法适用于颈椎损伤的患者。
5)保护具的应用(束带、支被架)。
第三节
1、医院内感染的概念:是指住院患者,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住院前的感染)
2、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方法:
1)压力蒸汽灭菌法(灭菌后应在4小时内使用,不可储存)
2)紫外线灯灭菌法(是空气消毒首选,有效距离不超过2米,时间不少于30分钟,关闭门窗。物品表面消毒距离25-60厘米,时间是20-30分钟,消毒计时是从灯亮以后5-7分钟计时)
3)高效类消毒剂、包括过氧化氢、高浓度的含氯消毒剂。
4)中效类消毒剂:常用的是碘酊、碘伏、乙醇。
5)低效类消毒剂、新洁尔灭
3、穿脱隔离衣、隔离衣挂在半污染区清洁面向外,挂在污染区污染面向外。
4、严密隔离的种类:
1)严密隔离的传染病有、鼠疫、霍乱。
2)呼吸道隔离、肺结核、麻疹、水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消化道隔离、细菌性的痢疾、伤寒。
4)接触性隔离、破伤风、单独狂犬病。
5)血液体液隔离、艾滋病、梅毒、乙肝病人。
6)昆虫隔离: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疟疾。
5、保护性隔离用于抵抗力低下的和及容易感染的患者,如血液病的、严重烧伤的、早产儿脏器移植。
第四节
1、口腔护理的适应症:是高热、昏迷、危重、禁食鼻饲的病人,腹腔疾病术后的,生活不能自理的。
2、口腔护理的目的:保持口腔的清洁湿润,清除口腔的异味,增进食欲。
3、口腔护理的注意事项:
1)动作要轻。
2)昏迷病人要从磨牙(臼齿)开始放入开口器,禁止漱口和棉球过湿,止血钳要加紧棉球挤去多余的液体。
3)活动义齿要浸泡在冷开水中,禁止浸泡在热水和酒精里。
4)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如在护理时闻到肝臭味,提示有肝昏迷的前兆。
5)皮肤护理要在饭后1小时进行,以免影响病人消化(室温要在24°,水温40-45°)
4、病人穿脱衣服的先后顺序:
1)脱衣的时候先近侧后远侧,有患肢的时候先健侧后患侧。
2)穿衣的时候先远侧后近侧,有患肢的时候先患侧后健侧。
5、背部按摩主要目的,是预防褥疮,促进血液循环。
6、压疮形成的主要因素: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垂直压力(垂直压力是造成压疮主因素)。
7、压疮的好发部位:
1)仰卧位-----骶骨
2)坐位------坐骨结节
3)俯位------足尖部
8、压疮的分期:
一期淤血红润期,皮肤表面无破损。
二期炎性侵润期,有水泡形成。
三期浅度溃疡期,水泡逐渐扩大破溃,有黄色液体渗出。
9、预防压疮的七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勤交班。
10、晚间护理四个目的:
1)患者清洁舒适
2)预防压疮等并发症
3)保持病房和病床的清洁整洁
夏季白癜风北京市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