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本文上面的蓝色字体“卉臻良坊VS臻卉生活”再点击“置顶 据当地媒体报道,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说,新加坡本地传播的寨卡病例在一个多星期内激增,该国已经加紧采取措施应对疫情。由于伊蚊在东南亚地区滋生,意味着寨卡病毒可能在本地区成为流行病。李显龙说,东盟各国必须携手合作,在做好长期对抗寨卡病毒准备的同时,也要确保本地区商贸开放和联通。
传播病毒或已变种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一家官方认可的实验室公布信息显示,通过对当地病人的寨卡病毒进行基因测序分析后发现,这种病毒源自东南亚,很可能是原本已在东南亚传播的寨卡病毒的变种,并不是从南美洲输入。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人员也正在就新加坡疫情的病株进行基因测序分析,预计结果将在近期出炉。
亚非至少20亿人面临感染寨卡风险
《柳叶刀》杂志近日发表研究报告称,亚洲和非洲地区有至少20亿人面临感染寨卡病毒的风险。
这份报告出自英国牛津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组成的医学团队,他们依据航空旅行数据、蚊子分布地图、天气情况、人口密度以及医疗资源,评估寨卡病毒可能给人类带来的风险。研究表明,未来亚洲和非洲将有至少20亿人面临感染寨卡病毒的可能。
研究团队称,气温较高、人口庞大以及医疗资源有限的国家,在防控、检测和治疗寨卡病毒方面面临挑战。
我国南方蚊虫密度大、风险高
医院感染中心副主任王凌航表示,我国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云南、广西等地。而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北至沈阳、大连,经天水、陇南,至西藏墨脱一线及其东南侧大部分地区。从蚊虫密度来看,寨卡病毒在北方本土传播的风险比南方小得多。“北方群众不需要对寨卡病毒传播特别恐慌。”
中国疾控中心:寨卡病毒无特效药,但可预防
专家介绍,目前还没有针对寨卡病毒的相关药物和疫苗,但这个病毒是可以预防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子健说,疫苗的研究在最近一两年刚刚启动,正在积极推进,取得了一些进展。有些疫苗已经进入了临床研究的阶段。我国也启动了针对寨卡病毒的研发准备,在做疫苗的研究。
冯子健介绍,要控制寨卡病毒,针对它的传染源、传播的媒介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都要做好预防。目前要的工作是控制传染源,要能够尽早发现输入性传染源。同时要加强伊蚊密度的监测,适时开展灭蚊的爱国卫生运动。
此外,专家建议,到有流行的国家去旅行的人要特别注意,要做好防蚊的措施。尤其是孕妇,或者打算怀孕的妇女,要尽量避免到流行国家去旅行,在这个阶段。
寨卡病毒感染有什么表现?得病后如何治疗?
寨卡病毒通过蚊虫叮咬在人和动物间传播,属于人-畜共患疾病,引起的人类疾病被称为“寨卡热”。蚊虫叮咬人后,大约经过3~12天的潜伏期后发病。寨卡热的主要表现为轻度发热、头痛、疲乏、皮疹、关节痛和结膜炎,手掌和足底红肿,口唇干裂,舌红如草莓。其临床表现与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十分相似,且均为蚊虫叮咬传播,流行地区也相似,因此很容易造成误诊,往往需要通过实验室血清学检查才能确定诊断。
寨卡热的临床表现和体征
寨卡热为自限性疾病,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发病后主要依靠对症治疗和休息,症状一般持续2~7天自行好转,无需住院治疗。人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终生免疫,目前没有感染后再次感染的报道。
1、寨卡病毒如何传播:蚊虫叮咬
寨卡病毒如何传播:蚊虫叮咬世界卫生组织18日在日内瓦发布“预防潜在性传播寨卡病毒的临时指导意见”。说,寨卡病毒主要通过受感染的伊蚊属蚊虫叮咬传播,主要涉及热带地区的埃及伊蚊。(与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蚊虫相同)
2、寨卡病毒如何传播:性接触传播:
寨卡病毒如何传播:性接触传播美国媒体最近报道两个病例按时寨卡病毒或许也能通过性接触传播。今年2月2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报告,得克萨斯州一名患者通过性接触感染寨卡病毒。此外,法属玻里尼西亚曾于年12月暴发寨卡疫情,当时检疫人员在一名男性患者精液中分离出寨卡病毒。案例:年一名在塞内加尔感染寨卡病毒的男性患者返回美国4天后,他的妻子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症状。考虑他的妻子此前一年中未曾离开美国,只是在丈夫返美后与其发生性行为,表明寨卡病毒可由精液传播。
3、寨卡病毒的诊断:
寨卡病毒的诊断以现在的技术而言,寨卡病毒主要是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和血样病毒分离做出诊断。由于病毒与登革热、西尼罗河病毒和黄热病等其他黄病毒会发生交叉反应,因此通过血清学方法做出诊断较为困难。
4、知识延伸:伊蚊是什么
知识延伸:伊蚊是什么伊蚊,是一种蚊科库蚊亚科伊蚊属昆虫,伊蚊属蚊虫通称伊蚊。分布于全世界,是蚊科中最大一属,近种,中国有余种。作为蚊科昆虫,伊蚊非常招人厌。伊蚊会传播很多疾病,对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危害,黄热病与登革热就主要通过伊蚊传播。伊蚊是蚊科类昆虫,是伊蚊属的通称,具有很多种类,分布全世界。伊蚊是蚊科中最大的一属。中国伊蚊中比较重要的有覆蚊亚属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已证明为登革热媒介的蚊类包括:埃及伊蚊、白纹伊蚊、赫布里底伊蚊、波里尼西亚伊蚊、盾纹伊蚊和中斑伊蚊。伊蚊的形态:伊蚊是一种中小型黑色蚊种,有银白色斑纹。在中胸盾片上有一正中白色纵纹,从前端向后伸达翅基水平的小盾片前而分叉。后跗1-4节有基白环,末节全白。腹部背面2-6节有基白带。疾病传播:伊蚊会传染很多疾病。黄热病是由黄热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埃及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登革热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已知12种伊蚊可传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广东、广西多为白纹伊蚊传播,而雷州半岛、广西沿海、海南省和东南亚地区以埃及伊蚊为主。伊蚊只要与有传染性的液体接触一次,即可获得感染,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传染期长者可达日。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因在捕获伊蚊的卵巢中检出登革病毒颗粒,推测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储存宿主。
非洲的埃博拉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美洲就出现了一种虫媒病毒的暴发流行,这种虫媒病毒为寨卡病毒(ZikaVirus)。年2月,智利在复活节岛发现了寨卡病毒感染的首位本土病例。年5月,巴西开始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疫情。截止年1月26日,有24个国家和地区有疫情报道,其中22个在美洲,目前欧洲多国也有报道,有蔓延全球之势。
中文正名:白纹伊蚊
拉丁学名:Aedesalbopictus 命名:Skuse 分类地位:动物界Fauna→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六足总纲Hexapoda→昆虫纲Insecta→有翅亚纲Pterygota→双翅目Diptera→蚊科Culicidae→伊蚊属Aedes→白纹伊蚊Aedesalbopictus 下属分类:无 中文俗名:麻蚊、花蚊、阴蚊 中小型黑色蚊种,有银白色斑纹。在中胸盾片上有一正中白色纵纹,从前端向后伸达翅基水平的小盾片前而分叉。后跗1-4节有基白环,末节全白。腹部背面2-6节有基白带。分布较广,北达沈阳(约北纬41.8°),西北至宝鸡,西南到西藏自治区,但以北纬34°以南为常见,多孳生在居民点及其周围的容器(如缸、罐、盆、废弃轮胎等)和植物容器(如竹筒、树洞等)以及石穴等小型积水中。主要在白天吸血。下午活动高峰比上午明显,雌蚊是非常活跃和凶猛的吸血者。 卵的抗旱力很强,孑孓在所有类形的细小积水处(树洞、竹筒、空罐、轮胎、水洼等)孳生,成蚊在胸背和脚都有白色间条成蚊栖息在树丛,蚊虽喜在室外活动,但亦会飞进室内,雌蚊在日间吸食血(高峰期出现于日出后两小时内及日落前两小时内),飞行能力不强(约米),传播登革热、乙型脑炎等。 白纹伊蚊是我国重要的媒介昆虫,在国外被称为亚洲虎蚊,是有白斑和银白斑的黑色或深褐色蚊虫,属于“清水容器型”蚊子,俗称花斑蚊。喜欢在小面积的积水上产卵,而且其幼虫具有“嗜静”的特性。水环境安静、阴凉,不易受打扰,最适合这种伊蚊产卵以及孑孓存活。对人有很强的攻击力,一方面严重骚扰人群的正常生活,同时,还可以传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它主要孳生在人工容器,如各类缸、罐、坛、盆、瓶、轮胎等的雨后积水中。
疾病传播:
伊蚊会传染很多疾病。黄热病是由黄热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埃及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登革热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已知12种伊蚊可传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广东、广西多为白纹伊蚊传播,而雷州半岛、广西沿海、海南省和东南亚地区以埃及伊蚊为主。伊蚊只要与有传染性的液体接触一次,即可获得感染,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传染期长者可达日。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因在捕获伊蚊的卵巢中检出登革病毒颗粒,推测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储存宿主。
一.寨卡病毒从哪儿来?寨卡病毒于年从非洲乌干达猴子血液里首先发现。年从该地区伊蚊身上分离出该病毒。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发现人感染寨卡病毒。年以前,只发现14例寨卡病毒感染的散发病例。年曾在太平洋岛国暴发流行例,此后发病地区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目前主要流行地区是美洲的24个国家和地区,非洲的佛得角,以及大洋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一些欧洲国家已经发现了少量的输入病例。目前台湾也发现了一例病人。
在中国,南起海南岛,北至华北地区京津冀地区辽宁南部,西至陕西宝鸡都有记载。雌蚊是凶猛的吸血者,它们在大量发生的场所对人们骚扰很大。它们是登革热的重要媒介,也是东南亚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病的传播者之一。在中国福建、四川等省,人们认为白纹伊蚊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有关。
二.寨卡病毒如何传染?主要是通过伊蚊的叮咬而传播。根据目前报告,该病也有可能通过输血和性接触传播。通过母婴传播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我国伊蚊分布较广,尤其是南方气候温暖潮湿地区,都是可能流行的高危地区。三.寨卡病毒有什么危害?大约80%的人感染以后没有症状,约20%的人会发病,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肌肉痛,结膜炎等症状,大约一周以内就可以自愈。很少有重症和死亡的病例。少数人可能出现神经系统或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孕妇感染后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四.我们需要紧张吗?从国家疾病防控的角度,要重视。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完全没有紧张的必要。首先,这个病毒在国内还没有发现,没有传染源。其次,现在正值冬季,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不是伊蚊大量繁殖的季节,没有传播途径。最后,即使万一感染了,症状也多半不严重,一周左右就好了,和普通感冒没有太大区别。五.普通人应该如何应对?如果有来自有来自流行病地区的患者,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医院就诊。孕妇以及计划怀孕的女性应该谨慎前往病毒流行的国家和地区。在病毒流行地区生活应该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蚊虫叮咬。近年来似乎隔三差五地就会出现一些原来没有听说过的病毒流行,不是因为现在的病毒越来越厉害了,而是因为现代医学的检测手段越来越先进,预防和监控网络越来越健全,信息传递效率越来越高。所以我们要重视,但完全不需要紧张。我们有了更多、更先进的手段进行预警,把相关知识普及,才能把防控措施做在前,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疾病的侵害。
怎样消灭那种黑白花蚊子!
那种黑色带白斑点的蚊子,学名为‘白纹伊蚊’,它其实是在年的时候,于北美洲休斯顿的口岸装运货物时被发现的。几经繁衍,这种蚊子便散布到了美国南部、美国东海岸的新泽西州南部,以致夏威夷。。。后中国改革开放、加入世贸组织后,由于中国海运进口美国等木材以及杂物,这种蚊子便传入了中国!我们小时候,都管这种蚊子称为‘美国蚊子!’
这种美国蚊子天生的野外游击队。经发现,这种蚊子是不进屋子的,专门在户外,光天化日下袭击人!这种蚊子,当你发现它的时候,只要稍微不留神,你的皮肤上就会被其叮咬,然后在皮肤上隆起比土蚊子咬人后大十倍以上的红包!太可恶的家伙了。。。
这种蚊子胆大,白日下就跟人作战。而且不吃到人血誓不罢休!此种蚊子飞行无声,隔着人的衣服一样可以把人啶出大红包出来,而且此种蚊子还可以大面积的传播各种疾病。。这种蚊子虽然生猛海鲜,只要你抓到此种蚊子的特性,那消灭它简直十拿九稳。。。
白纹伊蚊防治的综合治理方法:包括环境治理、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法规防治和遗传防治等。针对白纹伊蚊的防治主要采取以孳生地治理为主的环境防治,当暴发登革热疫情时,采取化学防治和环境治理并重的措施。环境治理主要是清除蚊虫孳生地,它不仅减少蚊虫产卵环境控制其成蚊密度,且具有环保、不产生抗药性等诸多优点。化学防治是通过对孳生地投药,对白纹伊蚊的成蚊直接喷洒起到了较好作用,但是在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化学药物的应用也使蚊虫产生抗药性。防蚊闸的应用只需一次性投入可长久受益,在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时又保护了环境,对蚊虫防治工作起到观念性的转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卫生意识逐渐提高,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促进蚊虫防治工作可持续性发展。登革热在人群之间不能直接传播,均由虫媒媒介传播,所以在登革热的预防中,登革热发病监测和控制消灭蚊媒仍是当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伊蚊的监测是有效预警登革热的发生,控制登革热流行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对伊蚊成蚊的密度调查,埃及伊蚊主要使用室内栖息率法,白纹伊蚊主要使用人帐诱捕法,但这两种方法都存在可能使捕蚊人员被叮咬并感染病毒的不足之处。此外,白纹伊蚊的防治只要领导重视,制度落实,措施得当,持之以恒,是可以控制在不足为害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