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年第10期
前言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为突然暴发,迅速扩散,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具有季节性,发病率高但病死率低(除人禽流感外,一般只有0.%~0.03%)。在过去年中,全球至少有6次流感大流行,包括20世纪的4次大流行,其中3次均起源于我国。
季节性流感一般可引起伴有发热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重症感染或出现并发症时则需要住院治疗。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主要为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少数重症病例可因呼吸系统或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人禽流感由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如H5N1)引起,其病死率高达60%以上。疫苗接种是防控流感的主要方法。早期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可缓解流感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排毒时间,并且可能降低病死率;在流行期间,预防性使用抗病毒药物可能降低患病率。由于病毒抗原的多变性,流感的有效防治依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医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