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传染病概述
C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流行性感冒病人的护理
E
肺炎型流感多见于老年人、儿
童、原有心肺疾患人群。主要表现为高热持
续不退,剧烈咳嗽、咳血痰或脓性痰、呼吸
急促、发纵,肺部可闻及湿哕音。痰培养无
致病细菌生长,可分离出流感病毒。可因呼
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流行性感冒。
第三节麻疹病人的护理
1.B
麻疹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
疹,初见于耳后发际、颈部,渐至面部、躯
干、四肢及手心足底,为淡红色充血性斑丘
疹,大小不等,压之褪色,可融合呈暗红色,
疹间皮肤正常,3~5天出齐。
麻疹病人的临床表现。
2.E
麻疹常见并发症有支气管肺炎、
喉炎、心肌炎、麻疹脑炎等。该患儿体温突
然再次升高,伴有嗜睡、惊厥,提示发生了
麻疹脑炎。
麻疹病人的常见并发症。
3.C
麻疹病人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
5天均有传染性。
麻疹病人的隔离。
4.A
麻疹患儿高热时可减少盖被.
温水擦浴,忌用乙醇擦浴和冷敷,慎用退热
药,以免影响透疹而加重病情。
麻疹病人的护理。
5.B
麻疹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密
切接触者也可通过手的污染而传播。
麻疹的传播方式。
第四节水痘病人的护理
1.C
不同性状的皮疹同时存在是水
痘皮疹的重要特征。
水痘病人的临床表现。
2.B
水痘皮肤病变仅限于表皮棘细
胞层,愈后不留瘢痕。
水痘的病理改变。
3.C
水痘的潜伏期为10-21天,该
幼儿应在家隔离观察的时间是3周。
水痘的隔离期。
第五节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护理
1.E
患流行性腮腺炎3天,高热不
退,头痛、呕吐,提示并发了脑膜脑炎。
流行性腮腺炎的并发症。
2.E
对无并发症的急性腮腺炎患儿,
正确的隔离方式是居家隔离。
流行性腮腺炎的隔离方式。
3.E
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平均为
18天。
流行性腮腺炎潜伏期。
4.E
流行性腮腺炎血清特异性IgM
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有感染。
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
第六节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
1.D
近1年来发现HBsAg阳性,
但无任何症状.,肝功能正常。该患者目前病
情所处状态是无症状性HBsAg携带者。
乙型肝炎的诊断。
2.A
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传染
性最强。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消化系统症状,
即食欲减少、厌油、恶心、呕吐、腹胀、腹
痛和腹泻等。
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表现。
3.D
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血
液、母婴、体液、性、密切接触传播。
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4.E
抗-HBs阳性主要见于预防接
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或过去感染HBV并产生
免疫力的恢复者。
乙肝血清病毒标记物酌意义。
5.C
乙肝一般不会通过衣物进行传
染,只有通过性接触、母婴、血液以及密切
的生活接触传播,因此乙型肝炎患者人院时
换下衣服应消毒后存放。
乙肝病人的护理。
6.D
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
甲类传染病的种类。
7.A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炭疽中
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甲型
HIN1流感这四种传染病虽被纳入乙类,但
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
甲类、乙类传染病的种类。
第七节艾滋病病人的护理
1.A
HIV-1抗体检查:p24抗体用
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连续两次阳性,
可确诊。
艾滋病的诊断。I
2.C
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主要包括性
接触、血源途径和母婴传播。与吸食大麻史
无关。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3.D
艾滋病患者术后创面有渗血,
为防止艾滋病毒的传播,告知患者应履行“防
止传染他人”的义务。
艾滋病人的护理。
4.C
医务人员进行如下操作时应戴
手套:接触患者液体、污物、处理污染物时,以防交叉感染。
传染病人的隔离。
第八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的护理
1.B
乙脑为人畜共患疾病,猪为主
要传染源和中间宿主,蚊虫为主要传播媒介。
防蚊、灭蚊是防lL乙脑传播的重要措施。
乙脑的隔离方式。
2.B
高热、惊厥及呼吸衰竭是乙脑
极期的严重症状,三者相互影响,呼吸衰竭
常为致死的主要原因。
乙脑的主要死因。
。I
3.D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是
虫媒传播,灭蚊工作是阻断传播途径的重要
环节。
乙脑的预防。
4.B
患儿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出院
后应增加进行肢体锻炼,争取早日康复。
乙脑病人的健康教育。
5.B
对传染病患者要密切观察患者
病情变化,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取得患者及
家属的信赖。不鼓励患者朋友、家人探视。
乙脑病人的护理措施。
第九节猩红热病人的护理
1.B
猩红热是由A组B型溶血性
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猩红热的病原体。
2.A
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是青
霉素。
猩红热的治疗。
3.B
根据题干,此病诊断为猩红
热,猩红热自发病前24h至疾病高峰传染性
最强,应呼吸道隔离至症状消失1周,连续
3次咽拭子培养阴性。
猩红热的隔离。
4.A
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
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少数起病后
2-3周可发生变态反应性心脏、肾脏及关节
的病变。
猩红热的并发症。
5.A
猩红热特有的体征是帕氏线、
口周苍白圈、杨梅舌。
猩红热的临床表现。
6.D
猩红热患儿脱屑期应避免用手
撕脱皮屑,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猩红热的护理。
7.C
猩红热具有传染性,发病期间
应进行隔离。
猩红热的护理。
第十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
1.A
该患者被高度怀疑为霍乱,应
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以防止传染病病原体
向外传播。
传染病的隔离。
2.B
病人的传染性分泌物经3次培
养,结果均为阴性或确已渡过隔离期,经医
生开出医嘱方可解除隔离。
传染病的解除隔离。
3.E
对该患者尸体应立即进行卫生
处理并就近火化。
传染病的隔离。
第十一节结核病病人的护理
1.D
肺结核患者咯血时,应取患侧
卧位。
肺结核患者咯血的护理。
2.C
链霉素是耳毒性药物,最容易
引起听神经损害。
肺结核化疗药物的副作用。
3.C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早期(前驱
期)的主要症状为性情改变,精神呆滞,易
疲倦或易激惹,可有低热、盗汗、消瘦及不
明原因的呕吐。
小儿结脑的临床表现。
4.B
预防肺结核流行的最重要措施
是接种卡介苗,控制传染源。
肺结核的预防。
5.C
肺结核化学治疗原则:早期、
规律、全程、联用、适量,又称为“十字方针”。
肺结核的化学治疗原则。
6.C
链霉素容易损害听觉神经,可
以引起眩晕,运动时矢去平衡;引起耳鸣,
听力下降,严重时出现耳聋。
肺结核化疗药物的副作用。
7.B
结核患者痰液具有传染性,为
防止传播应进行焚烧处理。
肺结核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