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本病经蚊虫叮咬传播,于夏秋季流行,儿童多见。临床上以高热、惊厥、头痛、喷射状呕吐、意识障碍及病理反射等为特征。重者引起呼吸衰竭,并可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潜伏期为4-21日,大多为10-14日。
初期:起病急,体温于1-2日后上升达39-40℃。有头痛、呕吐、倦怠、嗜睡等症状。部分病人可见腹壁及提睾反射减退,脑膜刺激征阳性,婴儿可呈现前囟饱满。极期:病程的第4-10日,病情发展到高峰,临床表现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或抽搐、呼吸衰竭(是乙脑最严重的症状,也是本病的主要死亡原因)等。
恢复期:多数病人于病程的第8-11日体温逐步下降,神志转清。部分病人恢复期症状持续较久,可有反应迟钝、失语、震颤、健忘、多汗、低热、瘫痪等症状,但经积极治疗,可在6个月内恢复。后遗症期:少数病人于病程6-12个月后,仍留有神经精神症状,则进入后遗症期。常见的有扭转痉挛、强直性瘫痪、不自主运动、癫痫、精神错乱等。
本病的预防重点为防蚊/灭蚊和预防接种(接种对象以1-10岁小儿为主,于流行季节前1-2月进行接种)。乙脑灭活疫苗接种3剂次:儿童8月龄接种1剂次,24月龄和六周岁各加强1针。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