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诊断方法
疾病症状
治疗措施
预防办法
用药指南
保健方案

病理整理

1、心肌细胞内脂肪沉积-----虎斑心

2、心肌细胞间脂肪沉积-----心肌脂肪浸润

3、心肌纤维间大量脂肪细胞浸润-----病毒性心肌炎

4、心肌细胞中出现透明蛋白小体------酒精性肝炎

5、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心室内膜下和乳头肌部位

6、重度心肌脂肪浸润可致心脏破裂,引发猝死。

7、纤维素样坏死是结缔组织和小血管壁常见的坏死形式,常见于急性风湿病,类风湿样关节炎,SLE、结节性动脉周围炎,肾小球肾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和急进性高血压。

8、恶性高血压引起的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主要指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的纤维素样坏死,因为恶性高血压主要损伤的器官是肾脏,导致患者肾衰而死亡。

9、病变严重的肾小球肾炎可有肾小球毛细血管的纤维素样坏死,但肾病的病理变化没有纤维素样坏死,如IGA肾病。

10、注意区别纤维素性炎及纤维素样坏死。大叶性肺炎属于纤维素性炎,但不发生纤维素样坏死。

11、纤维素样坏死常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及恶性高血压”。

12、四氯化碳中毒属于脂肪变性。

13、营养不良性钙化指钙盐沉积于坏死或即将坏死的组织或异物中,可能与局部的碱性磷酸酶有关,常见于结核病,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心脏瓣膜病变,瘢痕组织,虫卵。

14、转移性钙化指由于全身钙磷代谢市场(高钙血症)而致钙盐沉积于正常组织内,存在高钙血症,高钙常见于甲旁亢,骨肿瘤,维生素D摄入过多;钙代谢障碍常见于肾、肺、胃间质组织。

15、Mallory小体:肝细胞玻璃样变时,前角蛋白在肝细胞胞质内聚集,多见于酒精性肝病。

16、Russell小体:指浆细胞变性时,胞质粗面内质网中免疫球蛋白的蓄积。

17、Councilman小体:也称嗜酸性小体。急性病毒性肝炎时,凋亡的细胞皱缩,质膜完整,胞浆致密,细胞器密集,不同程度退变,形成许多凋亡小体。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胞浆浓缩,强嗜酸性,可有或无固缩深染的核碎片。

18、Negri小体:在神经细胞变性时胞浆内科见到嗜酸性包涵体,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3-10um多见于狂犬病。

19、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玻璃样小滴为增大的载有蛋白质的溶酶体。

20、湿性坏疽好发于胆囊,肠管,子宫,肺等。

21、干酪样坏死是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

22、急性胰腺炎时细胞释放胰酶分解脂肪酸,乳房创伤时脂肪细胞破裂,可分别引起酶解性或创伤性脂肪坏死,也属于液化性坏死的范畴,脂肪坏死后,释出的脂肪酸和钙离子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钙皂。

23、胰腺坏死的组织与钙结合,成为钙皂斑,导致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血钙降低,血钙降低对于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有很重要的诊断意义。

24、最易发生液化性坏死-----脑+脊髓

最易发生脂肪变------肝

最易发生气球样变------肝

最易发生干性坏疽--------四肢

不发生化生的组织---------神经纤维

不发生癌的组织---------软骨组织

不发生坏疽的脏器-------脑

25、凝固性坏死易发生于:心、肝、肾、脾;区别于贫血性梗死:易发生于心、肾、脾、脑。

26、易发生液化性坏死胰腺,乳房组织,脑组织,因为这些组织含有的脂类丰富,区别于出血性坏死易发生于:肺,小肠等双重血液供应或吻合支丰富的器官。

27、股骨骨折易发生脂肪栓塞。

28、不发生癌的组织是软骨组织,是因为软骨组织是属于间叶组织,发生恶性肿瘤称为软骨肉瘤,不称为“软骨癌”。

29、可完全再生的有骨折后的修复,个别肝细胞的坏死(点状坏死)的再生,肝细胞嗜酸性坏死的再生,I度烧伤及浅II度烧伤。而软骨组织的再生能力很差。

30、烧伤后皮肤组织的再生:

I度烧伤:可有短时间的色素沉着,不留瘢痕(完全再生)。

浅II度烧伤:愈合短期内可有色素沉着,不留瘢痕,皮肤功能良好。(完全再生)

深II度烧伤:愈合后可有瘢痕和瘢痕收缩引起的局部功能障碍(较严重,不完全再生)

III度烧伤:愈合后多形成瘢痕,正常功能丧失,且常造成畸形(严重,不完全再生)

31、心肌细胞再生能力较神经细胞强。

32、高血压时左心肥大都不伴有增生,脑梗死后神经元细胞不能恢复。

33、稳定细胞常见于腺体实质细胞(肝、胰、汗腺、内分泌腺),肾小管的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

34、肉芽组织的细胞组成:成纤维细胞,新生内皮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

35、肉芽组织:三多一少----成纤维细胞(收缩),炎症细胞(吞噬,分泌),毛细血管(中心)提供营养多,胶原纤维少。瘢痕组织:三少一多----成纤维细胞,炎症细胞,毛细血管少,胶原纤维多。

36、肉芽组织为损伤的修复方式。

37、肉牙肿为肉芽肿性炎的特征性病变,肉芽肿的主要细胞成分是上皮样细胞(又称类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后者包括朗格汉斯巨细胞和异物巨细胞两种,手术缝线等异物引起的是异物巨细胞,其余都可认为是朗格汉斯巨细胞),淋巴细胞,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吞噬异物或细菌后转变为上皮样细胞(又称类上皮细胞),上皮样细胞相互融合形成朗格汉斯巨细胞。

38、长期慢性肺淤血可致肺脏褐色硬化,肺淤血患者临床上可有明显气促,发绀及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等。

39、长期慢性肝淤血可致肝脏淤血性硬化。

40、慢性肝淤血时可见的病理变化有肝细胞萎缩变性,纤维组织增生。

41、与巨噬细胞有关的细胞或病变总结记忆

尘细胞:指肺泡内的巨噬细胞吞噬了粉尘,见于肺硅沉着症。

泡沫细胞:指单核细胞(吞噬细胞)吞噬了脂质,见于动脉粥样硬化。

心衰细胞:指肺内巨噬细胞吞噬了破坏的红细胞,含铁血黄素,见于左心衰。

伤寒细胞:指巨噬细胞吞噬了伤寒杆菌,见于肠伤寒。

阿少夫细胞:指巨噬细胞吞噬了纤维素坏死样物质,见于风湿病。

肉芽肿性炎:是指由巨噬细胞局部增生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肉芽肿性炎的特征性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异物巨细胞同样也是)来自巨噬细胞。

硅结节:指吞噬硅尘的巨噬细胞聚集形成细胞性结节或结节内成纤维细胞增生,结节发生纤维化形成纤维性结节。

42、急性炎症早期出现的是中性粒细胞为主,晚期出现的细胞是巨噬细胞。

43、慢性炎症、肉芽肿性炎以巨噬细胞为主。

44、肉芽组织中浸润的炎症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

45、泡沫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中出现的特征性病理细胞,主要是血液中的单核巨噬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吞噬脂质形成。

46、心室壁瘤时,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心室内膜粗糙及涡流形成,

47、白色血栓发生于血流较快的情况下,常见于心瓣膜,动脉静脉血栓的头部,主要成分为血小板,肉眼观为灰白色,赘生物与血管壁粘着不易脱落,举例:急性风心,感染性心内膜炎和动脉粥样硬化,受损处的血栓。

48、混合血栓发生于血流缓慢的静脉,常见于静脉延续性血栓的体部,主要成分为血小板+纤维素+红细胞,肉眼观为灰褐相间的条纹,粗糙干燥的圆柱状与血管壁粘连不易脱落。常见于房颤时左房的球形血栓,二狭时左房的球形血栓,动脉瘤内的附壁血栓。

49、红色血栓常见于血流缓慢的静脉,静脉延续性血栓的尾部,成分为纤维素+红细胞+白细胞,肉眼观为暗红色,新鲜时湿润,有弹性与血管壁无粘连,容易脱落导致栓塞。

50、透明血栓发生于DIC晚期病人,常见于毛细血管内DIC,主要成分为纤维蛋白,肉眼不能看见,只能镜下观,举例:休克晚期,DIC微小血栓。

51、心瓣膜上的疣状赘生物为白色血栓,但房颤或二狭时左房的球形血栓是混合血栓。

52、最易脱落导致栓塞的是红色血栓。

53、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分别成为静脉延续性血栓的头部、体部、尾部。

54、DIC发展过程中,因微血栓形成及严重出血等因素,常发生循环功能障碍,引起休克。严重休克病人的后期(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导致凝血因子不足)又常继发DIC的形成。所以二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患者的病情恶化,继而危及生命。

55、股骨干骨折可导致脂肪栓塞,可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导致肺动脉栓塞,但一般发生于伤后的1-3天,而不是伤后7天。

56、肺动脉栓塞:栓子来源于下肢膝以上的深静脉(占95%),盆腔静脉,右心附壁血栓。好发于肺动脉小分支或主干。

57、体循环栓塞:栓子80%来自左心,常见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时心瓣膜上的赘生物,二狭时左房附壁血栓,心梗时的附壁血栓。常见于下肢、脑肠肾脾栓塞易局部梗死,上肢动脉栓塞很少发生梗死。

58、脂肪酸赛好发于长骨骨折。

59、空气栓塞:大量气体(大于ml)迅速进入静脉,可导致猝死。好发于头、胸、肺手术,创伤时损伤静脉分娩或流产时。

60、减压病:氮气潴留于血液,又称沉厢病,潜水员病。

61、羊水栓塞死亡率大于80%。

62、体静脉、右心室----肺动脉及其分支栓塞,左心、主动脉-----全身动脉及其分支栓塞,门静脉系统的栓子可致肝内门静脉分支栓塞。

63、贫血性梗死多发生于组织结构比较致密,侧支循环不充分的器官,如脾、肾、心、和脑组织。发生于动脉阻塞后,脑的坏死属于液化性坏死。

64、出血性梗死发生的三个条件为:组织有严重的淤血,双重血液供应,组织疏松。如肺,肠。常常在淤血的基础上发生的。

65、心梗为地图性梗死。

66、地图形溃疡为细菌性菌痢。

67、可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机制有内皮细胞收缩和(或)穿胞作用增强;直接损伤或白细胞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新生毛细血管壁的高通透性。

68、炎症反应最重要的功能是将炎症细胞输送到炎症灶,白细胞渗出是炎症反应最重要的指征。

69、白细胞渗出包括白细胞的边集,粘着,游出,趋化等阶段。

70、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着是靠粘附分子完成的,这些粘附分子包括选择素,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分则和整合素分子。

71、各种白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各种淋巴细胞都是从内皮细胞处伸出伪足,整个细胞以阿米巴运动方式,从内皮细胞缝隙中溢出的,这是一个主动游出过程,红细胞是从血管内到血管外组织的细胞。

72、最常见的外源性趋化因子是细菌产物。

73、白细胞的作用为吞噬作用,免疫作用和组织损伤作用。

74、主要炎症介质的作用考前加强记忆。

75、渗出性炎包括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出血性炎。增生性炎又包括特异性增生性炎,及非特异性增生性炎。

76、浆液性炎常见于结核性胸膜炎、风湿性关节炎、急性鼻炎、胸膜腔积液、昆虫及毒蛇咬伤水肿,烧伤水肿等。炎症较轻,易于消退。

77、纤维素性炎见于细菌性痢疾,大叶性肺炎,绒毛心,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渗出性病变,干性细菌性腹膜炎,尿毒症心包炎。发生于浆膜者如绒毛心,发生于粘膜者,称为假膜性炎,如白喉及细菌性痢疾(乙状结肠伪膜性炎)。伪膜性炎为特殊的纤维素性炎。伪膜性炎由渗出的纤维蛋白,坏死组织及中性粒细胞共同构成伪膜,最具有特征性的渗出物为纤维蛋白。

78、化脓性炎常见于流脑、急性阑尾炎,急性细菌心内膜炎,肾盂肾炎。为最常见的炎症。

79、出血性炎为最重的炎症,常见于钩体病,鼠疫,流行性出血热。

80、变质性炎常见于乙脑,病毒性肝炎,阿米巴病。

81、间质性炎主要是病毒性肺炎及支原体肺炎

82、增生性炎症常见于伤寒、炎性假瘤,类风湿关节炎的滑膜病变。

83、肉芽肿的主要细胞成分为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纤维细胞。

84、肉芽肿性炎常见于麻风杆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梅毒,真菌,寄生虫,风湿热,异物肉芽肿。特发性巨细胞心肌炎属于慢性肉芽肿性炎,克罗恩病也是肉芽肿,为非干酪坏死性肉芽肿。

85、风湿病(风湿小结)是感染“相关性炎症”,与感染“无直接因果”关系,而是乙型溶血链球菌感染“间质”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是非感染性肉芽肿。

86、风湿小体:风湿病时刻见于心脏,关节滑膜,肌腱、皮肤等处,似毛虫状,或枭眼状。

87、细胞性硅结节不属于肉芽肿性炎。

88、结核结节:结核病时以上皮样细胞为主的肉芽肿性病变,典型者中央为干酪样坏死物,其周围为上皮样细胞及朗格汉斯巨细胞,再外侧为成纤维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等。

89、树胶样肿见于梅毒晚期,又称梅毒瘤,其构成与结核结节相似。

90、伤寒小结见于伤寒肠道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肝,脾,骨髓等处,也成为伤寒肉芽肿。

91、流行性乙型脑炎时的小胶质细胞结节亦属于肉芽肿。

92、伤寒杆菌感染时中性粒及嗜酸性粒细胞均减少,伤寒的病理特征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的增生性炎症,以回肠末端淋巴组织的病变最明显。故伤寒杆菌感染的特征性反应细胞是单核细胞。

93、血吸虫卵引起的肉芽肿:结节中央常为成熟的虫卵,围以巨噬细胞,上皮样细胞和异物巨细胞,外侧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和少量肉芽组织。血吸虫卵引起的急性虫卵结节,虫卵周围出现一片无结构的颗粒状坏死物及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被称为嗜酸性小脓肿,嗜酸性棒状小体。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治疗白癜风要多久


转载请注明:http://www.tpmwc.com/jbby/8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