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朊毒体、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螺旋体或寄生虫,如原虫、蠕虫、医学昆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传染病可通过不同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甚至造成流行,危及人的生命。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传染病的特征:
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
临床特点:
潜伏期——全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常见症状与体征:
发热——皮疹——肝、脾和淋巴结肿大——毒血症状(疲乏,全身不适,厌食,头痛,关节及肌肉疼痛;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谵妄,脑膜刺激征,中毒性脑病,呼吸衰竭及休克,有时还可以伤害肝、肾)。
法定传染病的分类根据《卫生部关于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方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传染病学》第7版)的规定:
0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0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值得注意的是在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脊髓灰质炎,必须采取甲类传染病的报告、控制措施。)0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传染病的预防
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隔离,消毒)——保护易感人群。
(熊世杰)
转自:云南健康教育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