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耳概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又称“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猪的一种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炎症的传染病。其临床症状特征为厌食、发热、母猪繁殖障碍,怀孕期发生大批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仔猪与育成猪发生严重呼吸道症状疾患及高死亡率。本病于年首先发现于美国,年出现于德国并散布至其他国家,病毒主要通过鼻、眼分泌物、胎儿及子宫分泌物甚至公猪的精液排出,感染健康猪只,侵害猪的巨噬细胞,极易感染并损伤免疫器官致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使患病猪极易继发各种疾病。本病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蓝耳临床特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又称“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猪的一种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炎症的传染病。其临床症状特征为厌食、发热、母猪繁殖障碍,怀孕期发生大批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仔猪与育成猪发生严重呼吸道症状疾患及高死亡率。本病于年首先发现于美国,年出现于德国并散布至其他国家,病毒主要通过鼻、眼分泌物、胎儿及子宫分泌物甚至公猪的精液排出,感染健康猪只,侵害猪的巨噬细胞,极易感染并损伤免疫器官致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使患病猪极易继发各种疾病。本病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确诊方法:
临床流行病学及病理学诊断,在生产的各个阶段,根据猪群中发现有繁殖障碍,当暴发急性PRRS时,妊娠母猪后期发生流产、死胎、弱胎,新生仔猪死亡率高,出现呼吸道症状,组织病理检查,发病仔猪的间质性肺炎具有特征性。由于母猪及肥育猪除非在继发感染其他病原体的情况下,否则,不表现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而其他猪临床表现温和猪群整体生产情况不理想,就要考虑PRRS。即使临床症状不明显,或缺少临床症状也不表明猪群中无PRRS病毒。或参照荷兰制订的三项诊断指标,即死产至少20%以上,流产母猪至少为80%以上,断乳仔猪的死亡率至少为26%以上。取其中两项作为诊断依据,可做出初步诊断。
PRRS的诊断目前主要用病毒分离鉴定,借助血清学试验检测PRRS抗原及其抗体。由于细胞制备和PRRSV不同毒株对细胞的选择性生长及毒株间的抗原差异,使实际诊断工作复杂、目前已建立血清学方法用于检测猪血清中的PRRSV,抗原及其抗体:如免疫氧化物酶细胞单层测定(IPM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中和试验(NT)、免疫酶技术(ELISA,Dot-ELISA)等。
(一)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目前多将猪原代肺泡巨噬细胞、CL细胞系和Marc细胞用于该病毒培养的分离。
细胞培养法:病毒分离样品选择和采取的所有操作应为无菌规程进行。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查发现,病毒存在于病猪的肺泡巨噬细胞,细支气管上皮、肺泡上皮细胞,脾脏的红髓及边缘区的巨噬细胞内。①病毒分离的首选材料是肺、扁桃体、脾、淋巴结和血清,死产和流产胎儿的脾肺血清和胸水是适宜的检验材料,弱胎猪和有呼吸道症状的急性感染猪的检出率最高。②常用细胞培养法的细胞系:已知PRRS病毒能在猪肺泡巨噬细胞(PAM)、传代细胞CL和Marc等细胞系生长。③病毒的分离取流产胎儿,新生仔猪的肺、脾、肝、肾、心、脑、扁桃体、支气管、淋巴结、胸腺和骨髓匀浆制成悬液,进行分离病毒。用含抗生素的维持液(含2%胎牛血清随MEM营养液)做1:10稀释,r/min离心30min,经0.45nm滤膜过滤,上清用MEM做1:30稀释,接种于猪肺泡巨噬细胞(PAM)或CL、MA细胞单层,于35℃吸附24h,加含4%胎牛血清的MEM,培养7d,观察CPE。首次传代有时可能无CPE,需盲传2-3代。不同的毒株可能适应不同的细胞系,有些毒株仅能在PAM或仅能在CL细胞中生长,欧洲株在PAM_上的复制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而CL更有利于北美毒株的分离。出现CPE并能被特异的抗血清中和的样品即为PRRS病毒。也可将分离到的病毒用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进行鉴定。大多数分离物都能适应PAM,尤其是用血清作为分离样品,但不同的毒株对不同细胞是有选择的。有的只能在一种细胞上生长,有的可在多种细胞上生长。以血清和肺组织分离成功率最高,木乃伊胎最低。可用于病毒鉴定的技术有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和单层过氧化物酶试验,RT-PCR技术以及电镜技术。
(二)抗体检测技术
1.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IPMA)IPMA是最早报道用于检测PRRSV抗体的方法,本方法由荷兰中央兽医研究所的Wensvoort于年率先建立的,是目前欧盟最常用的PRRS诊断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好,该方法能在感染后6天的猪血清中检测到抗体,其缺点是试验结果主要靠主观判断,不能自动显示,操作复杂,费用高,有时出现假阳性;因而不适用于大规模检测,在我国未广泛使用。
2.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IFA试验首先在美国应用于PRRS的诊断,与IPMA相当,可在感染后2-3周检测出抗体,已经成为欧美各国官方认可的权威检测方法,IgG-IFA检测的是IgG,最早在感染后6天即可检测出血清抗体,比ILISA检出时间提前1-2天。
3.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主要用于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具有敏感性、特异性高,抗原用量少,不需要特殊仪器,快速、经济,结果便于长期保存等优点,适于短期内大批量血清样品的检测,已有很多国家将本方法列为常规检测方法。
治疗方案:
场爆发猪蓝耳病的控制措施:A.饲料中添加药物拌料,用复方花青素+泰乐菌素+强力霉素(具体用量根据实际情况和技术人员指导说明)。处方说明:1复方花青素纯中药复合提取物产品中主要含花青素、绿原酸、黄酮、植物血凝素、皂甙等成分。本产品通过促进机体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与NK细胞的活性,从而提高机体对病毒易感细胞的免疫功能。临床试验观察:有明显的调理猪群机体健康的功效,并且能控制病毒复制和病毒净化等作用。病毒净化效果奇佳。2泰乐菌素+强力霉素配伍有协同作用,对防治继发细菌感染和立克次体病有很好的效果.B.高热不退的病猪治疗:复方花青素+牛磺酸+阿司匹林/干净水中饮用,连续用3-5天。尽量不要给猪群注射针剂,防止应激导致心力衰竭。C.加强消毒:用含酸类消毒药(如过氧乙酸)每天进行消毒,坚持使用一段时间,后期改换其它类型消毒药消毒。D.猪群疫病稳定后.建议全群接种一次猪瘟疫苗,为避免接种应激,可以分次接种注射。(如接种5头份苗,先接种2头份,过3天在接种3头份)。E.猪群稳定后,要求做好药物保健,加强营养,经常消毒(每2-3天就一次),不要乱接种疫苗。
疫苗种类
1.经典灭活疫苗
(1)蓝耳病灭活疫苗。
①经典蓝耳病灭活疫苗。
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NVDC-JXAI株)。
(2)经典蓝耳病弱毒疫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活疫苗(CH-1R株)。
2.基因工程疫苗目前正在实验室研制的PRRS新型疫苗种类很多,主要有基因疫苗、活载体疫苗和亚单位疫苗。
免疫方案
疫苗的选择:目前已研制成弱毒疫苗和灭活苗。一般认为弱毒苗效果较佳,多半在受污染猪场使用。灭活苗是很安全的,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弱毒疫苗联合使用。应认真负责的选择疫苗。
1.方案一
(1)仔猪23-25日龄使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作后备种猪使用时,于配种前再免疫接种1次。仔猪每头每次加入猪用转移因子0.25mL,与疫苗分别肌注。可有效促进抗体形成,提高抗体滴度和机体免疫力,减少免疫麻痹,免疫耐受的发生。
(2)后备母猪在配种前进行2次免疫,首免在配种前2个月,间隔1个月进行二免。小猪在母源抗体消失前首免;母源抗体消失后进行二免。公猪和妊娠母猪不能接种。
2.方案二
(1)后备种公猪:一般,后备种公猪在配种前30天免疫一次“经典蓝耳病”疫苗,间隔10-15天,免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一次,种公猪每6个月免疫一次,两种疫苗都要防疫,间隔10-15天;
(2)后备母猪:后备母猪配种前30天免疫一次;
(3)经产母猪:产后20天免疫“经典蓝耳病灭活疫苗,间隔10-15天,免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
(4)断奶仔猪断:断奶后注射“经典蓝耳病灭活疫苗一次,间隔10-15天,然后注射“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一次,到出栏。
在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诊断时,应注意与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瘟、猪流行性乙型脑炎进行区分。
猪瘟:病原为猪瘟病毒,各年龄、各季节均可发生,呈地方表现性流行。初期先便秘后腹泻,反复下痢,便中脓血,呼体温升高至41℃,有败血症状。剖检,回盲口附近黏膜扣状溃疡,败血症病变。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原为乙型脑炎病毒,生后6个月左右猪生病,7-8月多发。怀孕母猪出现流产、早产或木乃伊胎,同窝仔猪大小和病变差异显著,公猪睾丸肿胀,为一侧性,架子猪有神经症状。
猪细小病毒病:病原为猪细小病毒,各年龄猪都易感,初产猪更易感,无明显季节性。母猪屡配不孕,产出死胎、流产胎儿、胎儿大小不等。
猪伪狂犬病:病原为伪狂犬病毒,猪和其他动物都易感,10-20日龄仔猪致死率高,2月龄以上猪也发病表现为地方流行性,多发于冬春季节。4月龄以上猪呼吸困难、流鼻涕、咳嗽、母猪流产、哺乳仔猪有神经症状,体表有栗粒大紫斑。病料接种兔、猫、小白鼠出现奇痒。
病目前又无特效药物疗法,目前主要在仔猪生长发育对本病感染敏感阶段采取对症疗法及综合防制措施。
1.严格全方位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
2.进行猪的饲养管理与防病的普及科学知的教育。
3.建立稳定的种猪群,坚持自养自繁的原则,除特殊育种需要外一般情况下不引种。如必需引种,首先要搞清所引猪场的疫情,此外,还应进行血清学检测,阴性猪方可引入,禁止引入带毒猪。引入后必需建立隔离区,做好监测工作,一般需隔离检疫3-4周,健康者方可混群饲养。
4.建立健全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实行封闭式管理,生产流程实现全进全出,特别应做到产房和保育阶段的全进全出。
5.科学的管理的基础上做好饲养、环境控制、卫生防疫、检疫、隔离、消毒等工作,在此基础上应做好各阶段猪群的饲养管理,猪群的全价营养水平定保持久,以提高猪群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从而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和由此造成的损失。保证各阶段猪群所需温度标准特别是断奶育仔车的温度。
6.做好其他疫病的免疫接种,控制好其他疫病,特别是猪瘟、猪伪狂犬病和猪气喘病的控制。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猪场,应尽最大努力把猪瘟控制好,否则会造成猪群的高死亡率;同时应竭力推行猪气喘病疫苗的免疫接种,以减轻猪肺炎支原体对肺脏的侵害,从而提高猪群肺脏对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抵抗力。
7.定期对猪舍和环境进行消毒,保持猪舍、饲养管理用具及环境的清洁卫生。一方面可防止外面疫病的传人,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把猪场内的病原微生物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降低PRRSV感染猪群的继发感染机会。
8.做好药物控制猪群的细菌性继发感染的敏感阶段。PRRS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感染猪群的继发感染。PRRSV感染猪群由于免疫功能的损害,易引起一些细菌性的继发感染,因此,建议在妊娠母猪产前和产后阶段、哺乳仔猪断奶前和断奶后、转群等阶段按预防量适当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抗菌药物(如泰妙菌素、土霉素、金霉素、阿莫西林、利高霉素等),以防制猪群的细菌性(如肺炎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附红细胞体等)继发感染。
9.定期对猪群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感染状况进行监测,以了解该病在猪场的活动状况。一般而言,每季度监测一次,对各个阶段的猪群进行采样,用ELISA试剂盒进行抗体监测,如果4次监测抗体阳性率没有显著变化,则表明该病在猪场是稳定的。相反,如果在某一季度抗体阳性率有所升高,说明猪场在管理与卫生消毒方面存在问题,应加以改善。
10.对发病猪场要严密封锁;对发病猪场周围的猪场也要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避免疫病扩散。对流产的胎衣、死胎及死猪做好无害化处理,产房彻底消毒;隔离病猪,对症治疗,改善饲喂条件等。
正规医院治疗白癜风费用白癜风能够治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