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诊断方法
疾病症状
治疗措施
预防办法
用药指南
保健方案

登革热诊疗方案更新

白癜风专业医院 http://www.xxzywj.com/
近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发布了最新版的《登革热诊疗方案()》,这是该疾病诊疗方案时隔十年更新。中疾控首席专家介绍,随着全球变暖,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伊蚊获得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也携带着这一传染病不断扩张领土。在我国,登革热不断“北上”,已跨过黄河有过小的疫情暴发。在我国,登革热尚无上市疫苗,也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对于登革热病例,应采取防蚊隔离治疗。时隔十年,登革热诊疗方案更新《登革热诊疗方案()》近日发布。该方案是在《登革热诊疗指南(年第2版)》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诊疗经验所制定。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媒介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包括突起发热、全身疼痛、皮疹、出血及白细胞减少等。6月中旬,医院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接诊了一名登革热患者,科室副主任李冉介绍,该患者在出境旅游途中开始发烧,持续5天,回国后检查发现白细胞、血小板下降,伴随大腿内侧皮疹,最终收入院诊治。作为一种自限性疾病,登革热通常预后良好。少数重症登革热病例可因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基础疾病、严重并发症、既往感染登革病毒史等。登革热正在“扩张版图”登革热在全球存在媒介伊蚊分布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累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拉丁美洲地区、西太平洋区、东南亚区、东地中海区等地区,登革热传播可常年发生。我国虽尚未形成稳定的登革热本地传播疫源地,但输入性病例常年可见。广东、云南、福建、浙江、广西、海南等多个省份曾多次发生输入引发的本地传播登革热疫情,夏秋季高发,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以青壮年为主。近年来,我国输入引发的本地传播登革热疫情累及地区呈扩大趋势,有由南方亚热带地区向中、北部温带地区扩散倾向。中国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首席专家刘起勇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介绍,登革热原来是典型的热带传染病,现在在我国已跨过长江,逼向黄河,在黄河北岸发生过一次小的暴发。登革热的“扩张”原因在于气候变化,随着全球变暖,登革热的病媒生物获得了更广阔的温暖地带,疾病也因此不断“北上”。尚无抗病毒药及上市疫苗登革热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目前尚无有效抗病毒治疗药物。病例应采取防蚊隔离治疗,病程超过5天,且体温自然下降至正常超过24小时及以上可解除隔离。医院收治病房、医院周围要开展杀灭成蚊措施;病房及值班房间安装纱门和纱窗。医务人员需做好个人防护,使用驱避剂等预防蚊虫叮咬。登革热应注意与发热伴皮疹疾病如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麻疹、风疹、荨麻疹、猩红热、流脑、斑疹伤寒、恙虫病等鉴别。发热伴出血疾病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重症登革热还应与其他感染性休克、钩端螺旋体病、黄热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鉴别。我国尚无上市的登革热疫苗。该疾病的主要预防措施是防蚊灭蚊,切断传播途径,如定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理卫生死角,清除媒介伊蚊孳生地,降低蚊媒密度;社区居民家中使用纱窗纱门和蚊帐蚊香等;外出使用驱蚊剂,避免伊蚊叮咬。对居家患者,应指导其实施防蚊隔离措施,控制登革病毒传播。新京报记者戴轩编辑张牵校对赵琳

转载请注明:http://www.tpmwc.com/yfbf/221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