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村镇一中在接到上级关于“乙脑传染病防治”的通知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迅速组织相关人员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乙脑防治工作:
一、提高认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各年级各班立即召开“乙脑防治知识”主题班会,教给学生有关乙脑防治的知识,提高自我防护的能力,避免疾病的发生。
二、认真落实好校内晨检、通风消毒和消灭蚊蝇的工作。
1、人手一支体温计,坚持每日晨检,实行晨检日报告制度。
2、按时喷洒84消毒液进行消毒,做到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早预防,早发现,使乙脑可防可控可治。
——乙脑预防知识——
关于乙脑的防治与预防,以及乙脑的症状如何认定,疾控中心王主任教你怎么做!
深秋季节话防病
秋季是蚊子繁殖活跃的季节。今年雨水较多,气温适宜,蚊虫易于孳生。蚊子叮咬可能会传播一些疾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等。秋冬季也是儿童秋季腹泻和流行性感冒的流行季节。
为了提高广大市民的防病意识,林州市新闻中心请邀请林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王保周,谈谈流行性乙型脑炎、儿童秋季腹泻及流行性感冒的防治。
深秋防乙脑
(记者)问:什么是流行性乙型脑炎?今年我市是否有乙脑发生?
(王保周)答: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俗称大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受感染的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如猪、马、牛、羊、鸡及鸟类等,其中以猪为主),人的隐性感染者或患者作为传染源在流行病学上意义不大,人与人直接接触不传播,乙脑主要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
7-9月份是乙脑发病高峰,主要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高热、头痛、呕吐、抽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病理反射、脑膜刺激症等,重症患者可留有后遗症甚至死亡。
今年我市部分乡镇(街道)有乙脑病例散在发生,与今年雨水较多、气温适宜、蚊虫易于孳生、个人防蚊措施不到位致蚊虫叮咬以及个人体质有关。与全国乙脑发病趋势相似,今年我市及沿太行山脉的周边县市乙脑发病数较往年有所增多。
问:乙脑是怎样传播的?
答:乙脑主要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蚊子是传播媒介。蚊子叮咬了受感染的动物后再去叮咬人时,就会把病毒传入健康人体,因此乙脑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蚊子繁殖活跃季节。病毒在蚊体内发育以及蚊虫吸血活动强度受气温、雨量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发病高峰可能会略提前或稍错后。
问:哪些人容易得流行性乙型脑炎?
答: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一般10-14天发病,但绝大多数人感染后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反复多次隐性感染后可以获得较高的免疫力。只有极少数感染后会有典型的病毒性脑炎的表现。临床上难以通过症状表现区分乙脑和其它病毒引起的脑炎。人体是否发病,不但与病毒的毒力和数量有关,而且取决于当时人体健康状况和对乙脑的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强弱。青少年儿童,尤其是10岁以下儿童是乙脑的主要发病人群。由于近年来青少年儿童乙脑疫苗接种率逐步提高,青少年儿童发病明显降低,而大年龄人群特别是有基础性疾病、身体健康条件较低尤其是对乙脑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中老年人群发病相对增多。
问:怎样预防乙脑?
答:1、防蚊灭蚊是预防乙脑传播的重要措施。
积极参加政府组织开展的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建设美丽乡村活动,搞好环境卫生和家庭卫生,填平坑洼,排除积水,疏通沟渠,铲锄杂草,彻底清扫卫生死角和有积水的地方及容器,疏通下水道,翻盆倒罐,清理花盆托盘积水,检查卫生间和厨房的地漏,保持家庭院落及其周围无积水,重点做好家庭居室、动物圈舍、厕所、院落等地的卫生清洁工作,消除蚊虫孳生地,防止蚊子孳生,降低蚊虫密度,正确安全使用灭害灵一类的杀虫气雾剂灭蚊,切断传播途径。
2、搞好儿童乙脑疫苗接种。接种乙脑疫苗是预防乙脑的重要措施。加强乙脑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工作,对达到接种年龄的适龄儿童及时进行预防接种,做好漏种儿童的查漏补种工作,家长要积极配合,确保适龄儿童乙脑疫苗全程接种。
3、加强个人防护。室内使用纱门纱窗、蚊帐蚊香进行防蚊,野外工作和户外活动人员可在身体暴露部分涂抹驱蚊剂防止蚊虫叮咬,提倡不露宿,黄昏户外活动应避免蚊虫叮咬。
4、及时治疗。当被蚊虫叮咬又出现发烧、头痛、呕吐、嗜睡等乙脑相关症状时,医院就诊,千万不要误认为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以上内容是来自于林州播报的内容
白癜风应该如何治疗白癜风患者的就医误区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