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长江中下游持续暴雨,多地降雨量突破极值,今年长江1号洪水正式形成,多地灾情拉响红色警报。其中,在受灾最严重的的湖北,京九铁路等交通要道出现大面积停运,且有报道称,洪灾已经造成几十人死亡和失踪。相比于洪灾造成直接的伤痛让人铭刻于心,而灾后一些疾病的流行,特别是某些传染病,往往被人所忽视。
洪水引发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消化系统传染病、呼吸系统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虫媒传染病以及皮肤病。
消化系统甲肝
甲肝是甲肝病毒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起病初期往往被误认为感冒,容易被人忽视,延误病情,继而引起爆发或流行。食用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是甲肝的主要传播方式。不过,甲肝是自限性疾病,只要及时隔离,完全能治愈。
痢疾
痢疾是一种以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及粘液脓血便为主症的肠道传染病,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痢疾主要通过食物及水进行传播。
一线抗菌药物根据当地的痢疾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状况选择。WHO推荐一线用药是喹诺酮类抗生素用于16岁以上的成人,不过喹诺酮类药物有导致软骨破坏的副作用,儿童和孕妇应用存有争议。因此可首选三代头孢作用一线治疗药物。
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腹痛、腹泻、肝脾肿大等,严重者可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
喹诺酮类是伤寒治疗的首选药物,尤其是左氧氟沙星。
霍乱
霍乱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经水、食物、苍蝇以及日常接触传播,其中,水是主要传播途径。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及黄色稀水样便。
临床治疗措施主要有隔离、补液、抗菌及其他对症治疗。临床常用药的抗菌药物包括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及头孢克肟、头孢他啶等。
呼吸道传染病流脑
即流行性脑膜炎,是由流脑炎奈瑟菌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化脓性脑膜炎。通过咳嗽、喷嚏、说话等飞沫直接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皮肤瘀斑瘀点等。
青霉素类药物是脑膜炎双球菌高度敏感的杀菌药物,三代头孢易通过血脑屏障,且毒性低。
麻疹
麻疹是由马中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结膜炎、口腔麻疹粘膜斑、全身斑丘疹及疹后遗留色素沉着伴麸糠样脱屑为主要表现。通过说话、咳嗽、喷嚏等方式传播。
治疗主要以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为主。
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非常典型,一发病即出现高烧,并伴有肌肉酸痛、头痛、咽痛等症状。
治疗主要以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为主。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寄生正在人血管里,并吸血、产卵、排出毒素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记忆力减退、共济失调、癫痫发作等。
临床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待症状缓解后进行病源治疗。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是又多种不同类型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其起病急骤,早期有高热、倦怠无力、全身酸痛、结膜出血、腓肠肌压痛;中期可伴有肺弥漫性出血,明显的肝、肾、中枢系统损害;晚期多数病人恢复,少数病人可出现发热、眼葡萄膜炎等。
青霉素是治疗最有效的药物。
虫媒传染病乙脑
乙脑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简称,由蚊虫叮咬传播的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病理反射和脑膜刺激征等。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
疟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通过疟蚊传播的急性寄生虫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出汗、头痛、贫血,并易引起脑、肝、肾、肺等多器官损害。
临床以抗疟原虫治疗为基础,并辅以对症治疗。
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
过敏性皮肤病也称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而后出现风团,也可见皮炎、湿疹等表现,及皮肤红肿、丘疹、糜烂、结痂等。治疗以抗过敏为主。
细菌感染性皮肤病
即由细菌感染皮肤引起,临床表现为斑、丘疹、丘疹疱、水疱、囊肿、结痂等。选择适合的抗菌药物是其治疗的主要措施。
真菌性皮肤病
也称为皮癣,常见有花斑癣、手足癣、头癣、体股癣及甲癣等。临床可选择疗效较好,副作用较小的抗真菌药物。
全科医学论坛整理编辑
白癜风的初期症状表现北京中科医院忽悠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