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朝疫苗出事了,一帮人大呼小叫,表示震惊,我也震惊,这种互害型社会事件你其它不记得三鹿还能忘?前几天还有饿了么的黑外卖呢!?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次受影响的是自费的Ⅱ类疫苗,Ⅰ类疫苗不在影响之列。妈妈们不要太担心,该接种的还得接种,国家强制接种的Ⅰ类无利可图,去正规医疗点接种是安全的。
一年以前半年以前打过的放心吧,你已经安全了,即使中招也只会无效。一年内无良诊所打了狂犬的,如果咬过你的狗活的还好也没事,如果狗发狂犬病死了,医院查查吧。
「这是在杀人。」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副主任王月丹评论称,接种未经2℃-8℃存储冷链运输的疫苗,首要风险是无效免疫。例如狂犬病这类致命性传染病,接种者免疫无效会感染发病死亡。
疫苗的冷链存储和运输
由于疫苗对温度特别敏感,从疫苗的生产到疫苗使用的每一个环节上,都有可能因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疫苗的变质或失效。现疫苗主要有40多个品种,各种疫苗对储藏与运输温度要求也不尽相同。比如:储藏与运输温度在2℃-8℃内的有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卡介苗、乙脑灭活疫苗等大多数疫苗。而一些特殊的疫苗,比如:风疹、麻疹、乙型脑炎等疫苗,其存储与运输温度要求都在-20℃-8℃之间。
未经冷链运输或断链的疫苗,风险有以下几点
1.如北大王月丹教授所言,最大问题是失效。简单说就是打了白打。
2.致死如果接种的流感疫苗失效,感染流感的时候,高烧几天,病程拖个1-2周也就好了;可万一接种的是失效的狂犬疫苗呢?狂犬疫苗应在人被狗咬后24小时内注射,过期则防病效果大大减弱,时间越久效果越差。如果真的感染了狂犬病毒而被注射了失效疫苗,那将面临严重的后果——狂犬病至今仍是不治之症,一般在发病6天内死亡。
3.长期风险预防是战胜传染病的主要手段,有效的疫苗安全接种是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措施。如果接种的疫苗是失效的,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对某一类疾病的免疫接种是空白的,那势必会增加疾病大规模爆发或流行的风险。年12月至年2月间,上海甲型肝炎爆发性流行事件,30万市民染上了肝炎。
4.其他毒副作用请参见山西疫苗事件。
5.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任度年12月媒体报道乙型肝炎疫苗事件后,国家疾控中心的调查显示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任度急剧降低,对疫苗接种安全性的质疑声也随之而来,并影响了部分地区的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工作,甚至导致个别地区的乙肝疫苗接种率下降了30%。如此发展下去,很可能会使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通过疫苗接种防治乙型肝炎计划的成果被抵消。
最后想说几句
随着一系列有关疫苗安全的事件相继曝出,疫苗安全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表明疫苗在研制、审批、生产、流通、使用、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等环节存在着突出问题,反映出当前疫苗市场混乱局面,同时也反映出疫苗监管工作存在着某些方面的漏洞。如监管部门职能定位不准确、人员专业性不够、监管制度设计不合理等。
食品方面,无论是食品原料提供者、食品加工者,包括中国有底层情结的人认为道德优越的「神圣底层」——农户、个体生产者在内,都参与了有毒食品的制作。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看起来是发生于生产领域的经济问题,但实质上却是中国经济伦理畸变、环境生态持续恶化中所产生的一株毒果树。
当代中国经济伦理的剧变
哈耶克(FriedrichAugustVonHayek)认为市场经济最重要的道德基础就是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源于每个人对自己行为的一切后果负责的道德感。
平心而论,中国之所以走到今天这种状态,并非「开放」带来的「外来」影响。正如马克斯·韦伯(MaxWeber)所说,任何社会的人都存在对财富的贪欲,和其它制度相比较,资本主义恰好更多地是对贪欲的一种抑制或理性缓解。对西方社会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否认,功利性确实是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但西方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早已建立起相当完备的法律制度,比较成功地将社会成员对功利的追求限制在不损害他人生存的范围内。
一个社会要生存,在追逐财富、使用和管理财富方面必须要有一定的社会行为准则,亦即经济伦理规范。如果不少人在追逐财富时危害国家利益,或以破坏他人生命财产安全,无视他人权利,败坏社会风气,危害他人的生存为手段,只能说这个社会已堕落到了「人皆为盗贼」的可悲境地。
延伸阅读:
流感大爆发,父母不要慌
打预防针
蜜糖罐育儿平台,科学、严谨、有趣、人文关怀。
在致力于传播育儿知识的同时,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对中国儿童真正有效的产品,例如新西兰的麦卢卡蜂蜜。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