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对于预防疾病,阻断疾病传播,保护儿童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科技进步,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疫苗被用来预防疾病。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人们对疫苗认识,仍然存在许多误区。
1.孩子已经接种了疫苗,怎么还会患这种疾病?
特别是接种流感疫苗、手足口病疫苗的家长,这种疑问很常见。这种情况的出现大部分与疫苗覆盖的病原体亚型有关系。像卡介苗主要是预防重症结核感染,所谓的手足口病疫苗,只是预防EV71型肠道病毒感染。另外任何疫苗保护率都不是%,但是接种疫苗对减轻重症,阻断疾病传播有重要作用。
2.孩子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下次就不能接种了
疫苗的异常反应往往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是每个人、不是每次接种疫苗、不是每种疫苗都会有不良反应。大部分异常反应是轻微的、一过性的,不影响以后疫苗接种。有时出现发热,不一定就是疫苗的原因,而是感染其他病原体引起的,只是巧合而已。
3.孩子免疫力低,容易感冒,不适合接种疫苗
一般鼻塞流鼻涕、轻微感冒症状不影响疫苗接种。如果平时容易感冒,接种疫苗往往对孩子有保护作用。即使存在先天性或继发性免疫缺陷,也不是疫苗接种禁忌,只是对于减毒活疫苗谨慎接种。
4.错过疫苗接种好长时间,影响疫苗效果,不需要补种了
疫苗最好是按照免疫规划程序接种,如果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接种,需要尽快补种,推迟接种也对免疫效果影响不大。没有按照免疫规划接种疫苗的18岁以下人群,均可以进行补种。
5.自费疫苗不需要接种
长期人们存在最大的误区是自费疫苗不重要,不需要接种。实际上,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包括的疫苗种类,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系,有时需要考量成本效益。像流感嗜血杆菌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容易引起儿童肺炎、败血症、脑炎等严重感染性疾病,接种这些疫苗对预防重症感染性疾病也有帮助。
相信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会有越来越多的疫苗纳入免疫规划,让更多人群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