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7日至29日,由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河北五地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办;河北省医师协会消化病学分会、医院承办的每2年一次的华北五省市消化会议在石家庄隆重召开,有哪些精彩内容?小编带你看一看……
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
作者:糖糖
本次会上,医院李景南教授就胃NET的分型及其形成原因、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了专业而详细的讲解,精彩非凡。那么就和小编一起跟着李教授学习下胃NET。
李景南教授
流行病学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neoplasms,NENs)曾被认为是一类特别罕见的疾病,而在所有的NENs中,胃NET仅占6%(下图所示),更可谓“九牛一毛”。
图片来自李景南教授PPT
而目前国外报道胃NET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在过去35年中,其发病率增加了10倍(下图所示),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胃NET发病确实增加,另一方面应归因于消化内镜诊断技术的巨大进步及广泛应用。
图片来自李景南教授PPT
那胃NET都有什么特点呢?
胃NET分型
1型
2型
3型
4型
占G-NET的比例(%)
70-80
5-6
14-25
6-8
肿瘤特征
小(<1-2cm)、多发性、息肉样病变
小(<1-2cm)、多发性、息肉样病变
单发,病灶通常较大(>2cm),息肉或溃疡样
单发,病灶通常较大(>2cm),息肉或溃疡样
相关疾病
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
胃泌素瘤/MEN-1
无
无
胃内pH值
明显升高
(胃酸缺乏)
明显降低
(胃酸过多)
正常
(胃酸分泌正常)
正常
(胃酸分泌正常)
血清胃泌素
升高
升高
正常
大部分正常
病理
NETG1/G2
NETG1/G2
NETG1/G2/G3
NEC/MANEC
转移(%)
2-5
10-30
50-
80-
其中,1-3型胃NET分化较好,4型分化差。日常工作中我们所见、检出最多的是孤立且体积较大的3型胃NET。1型及2型胃NET常常易与胃多发息肉相混淆。仔细阅读上表分型及各型特点,我们可能会产生以下困惑:
1.为什么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会导致胃NET的发生?
2.为什么1型及2型胃NET均伴有血清胃泌素的升高,但胃内pH值(胃酸水平)却存在差异?
3.为什么好发于十二指肠和胰腺的胃泌素瘤会引起2型胃NET?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下1型及2型胃NET的发病机制。
图片来自李景南教授PPT
如图所示:胃模拟图内蓝色部分为胃体,绿色部分为胃窦。在胃体内含有分泌胃酸的壁细胞及形成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主要细胞——ECL细胞(胃窦中无此细胞,故此2型胃NET只发生在胃体)。而胃窦中存在G细胞,可分泌胃泌素,以刺激胃酸的分泌。
1型胃NET的发病机制
图片来自李景南教授PPT
正常生理情况下,G细胞分泌的胃泌素可通过两种途径促进胃酸的分泌:1.作用于ECL细胞促使其释放组胺,这些组胺与壁细胞上的组胺受体结合,促进胃酸的分泌;2.直接作用于壁细胞促进其分泌胃酸。而分泌的胃酸可作用于生长抑素D细胞抑制G细胞继续分泌胃泌素。
图片来自李景南教授PPT
当存在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时,壁细胞被大量破坏,导致胃酸分泌减少,使得生长抑素D细胞对G细胞的负反馈调节减弱或消失,进而胃泌素水平增高;胃泌素效应细胞之一的壁细胞的缺失,使得大量胃泌素作用于ECL细胞,导致ECL细胞的大量增殖,故1型胃NET产生,伴胃泌素升高,胃酸减少。
2型胃NET的发病机制
图片来自李景南教授PPT
如图所示:在胃泌素瘤存在的情况下,G细胞分泌大量的胃泌素,作用于ECL细胞导致胃NET的发生。同时作用于壁细胞,使其分泌大量胃酸,胃酸随可作用于生长抑素D细胞,但其对G细胞的负反馈调节作用失效,无法抑制胃泌素的表达。故2型胃NET伴胃泌素升高,胃酸增高。
由上述可见:
★1、2、3型胃NET与4型的关键区别在于分化好和分化差;
★1、2型和3型的关键区别在于是否存在高胃泌素血症;
★1型和2型的关键区别在于引起高胃泌素血症的原因不同。
临床特点
搞清楚发病机制后,其临床表现也就呼之欲出了。
1型胃NET
1.常见于女性,多为非功能性,70-80%患者在50岁和70岁时被诊断;
2.临床表现:嗳气、上腹饱胀或头晕乏力(恶性贫血所致);
3.常因消化不良(胃排空减慢所致)、大细胞或缺铁性贫血(胃酸分泌进行性减少致VitB12吸收障碍所致)就诊;
4.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时发现。
2型胃NET
1.中位诊断时间为45岁,男女比例相似;
2.约35%的患者在诊断过程时已发生转移;
3.临床表现:卓-艾综合征,烧心反酸、胃痛、腹泻,应用PPI药物后症状可缓解,停药后复发;
4.23-29%为MEN-1患者;
5.胃泌素瘤常见于胰腺和十二指肠,胃窦及其他部位少见,胰腺胃泌素瘤往往是MEN-1患者。
3型胃NET
1.确诊平均年龄为45岁;
2.半数以上的患者在就诊时已发生转移;
3.患者无高胃泌素血症、胃酸分泌正常、无萎缩性胃炎/胃泌素瘤等;
4.3%-8%的患者可伴有非典型性类癌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伴瘙痒;
5.肿瘤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病灶单发,呈息肉样或溃疡型,多数情况下病灶直径>2cm。(未完待续)
会场花絮:
主持开幕式中的张晓岚教授和姚希贤教授
来自韩(xing)国(xing)的都教授(DoYoungKim)毫无保留的传授了其肝硬化感染性并发症的诊治经验
姚希贤教授和她的弟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