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家长们,妨碍宝宝安稳度日的“搅屎棍”有哪些,相信大多数人脑海中的第一反应都是它——蚊子!
哪怕你还盖着10斤大棉被,也敌不过蚊子的数量多,那无孔不入的进攻方式让人防不胜防。
尤其到了晚上,烦人的蚊子就会在耳边嗡嗡直响,嗡嗡嗡嗡地飞来飞去,相信很多人也很烦这种声音,特别是在关灯之后,基本都没办法睡整觉了。
不过蚊子要是只烦大人都还好,最怕的就是它们喜欢追着孩子咬!
康康的妈妈最近总是带孩子在小区外面玩耍,小区虽然环境很好空气也很好,但是这个季节,蚊子简直防不胜防。一到小区孩子就是被蚊子咬的,到处都是又红又肿的,宝宝的皮肤又娇嫩得很,蚊子一口就咬一个包。
妈妈跟着孩子出去,只能不停地帮孩子拍蚊子。
但是拍了两天却发现,孩子之前被蚊子咬得红肿的地方开始皮肤破损了,孩子还不停地抓,都已经溃烂了,妈医院。
医生表示,康康这是虫咬性皮炎,在八月,这种情况经常会发生,医院已经接诊了好多这样的病例了。医生给康康开了药回家涂,第二天康康的手臂就慢慢消肿了。
蚊子可谓是无孔不入,并且专对宝宝下手。为什么相较于大人,蚊子更喜欢叮咬宝宝呢?
那么蚊虫为什么喜欢小宝宝呢?1、宝宝缺少防备能力
当蚊子接触到成人的时候,即使蚊子只是在成人的身边飞过,也会被成人驱赶,当我们被蚊子叮咬的时候,会及时地做出反应,来阻止蚊子进一步的行动。
但是由于孩子在小的时候身体发育不是特别完全,孩子对于蚊子的反应是不敏感的,有的时候孩子已经被叮咬结束了,孩子也会感觉不到,更不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2、宝宝体味特别
宝宝经常吃母乳或者喝奶粉,身上会有一些奶香味。再加上平时宝妈也会给宝宝抹一些爽身粉之类的护肤品,来保护宝宝的皮肤,结果就会导致宝宝身上残留一些气味,这些气味更容易吸引来蚊虫。
、宝宝呼吸频率快
宝宝呼出的潮湿气体和二氧化碳对蚊子具有相当的吸引力,正常成年人每分钟呼吸大约16-20次呼吸,小儿呼吸比成人快,每分钟可达20~0次;新生儿的呼吸频率可达每分钟44次。
宝宝高频率从口鼻呼出的潮湿气体和二氧化碳,自然而然引起了蚊子的注意。
为什么被咬后会形成蚊子包?吸完血,蚊子飞走了,蚊子唾液蛋白却留在了人体内。人体免疫系统被调动起来,试图清除这些外来物质,发生了免疫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一种物质叫组织胺,它能让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管管壁的通透性,让细胞之间充满了液体,也就出现了炎症。
这时被蚊子叮咬的地方才发痒、红肿。这就是我们被叮咬后,身体上会出现小包包的原因。
另外,除了会有包外,那里还会痒,这是怎么回事呢?首先,它不是因为短针刺人或唾液里的化学物质而引起的。
刚才我们不是说,人体在被叮咬后,会释出一种称为组织胺的蛋白质嘛,它是用来对抗外来物质的,而这个免疫反应引发了叮咬部位的过敏反应。
当血液流向叮咬处以加速组织复原时,组织胺会造成叮咬处周围组织的肿胀,此种过敏反应的强度因人而异,有的人被蚊子咬后的过敏反应比较严重,就比如孩子,所以你会发现孩子被叮咬后的蚊子包比成人的要大得多。
蚊子叮咬为什么会痒?蚊子叮咬皮肤以后,会分泌唾液注入到叮咬部位,里面食有抗凝血物质,便蚊子吸取血液,而就是这种抗凝血物质的注入,引发了人体免疫系统的清理机制。
免疫细胞释放组胺使毛细血管扩张,这时不止皮肤表面出现肿包还会引发瘙痒。
此时,若采取抓挠的方式止痒,叮咬部位的皮肤由于外部抓挠的挤压。不仅会加速皮下血液流动,还会使抗凝血蛋白和身体分泌的组胺向更大的范围扩散开来,会使叮咬部位越挠越痒。
因此无论你是在叮咬处打十字、抠破皮、用手抓都会导致局部释放大量的组织胺,因此又导致过敏和炎症反应的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被蚊子叮咬可不只是痛痒这么简单一般被蚊虫叮咬后都会出现红肿,奇痒,还带有一点痛,会出现一个包一个包的,特别是晚上的时候,会痒的无法入睡,这时我们的心里总忍不住痛骂这该死的蚊子无数遍。
除此之外,据统计,每年致死人数平均超过72.5万人!年蚊子更是夺走了全球8万人的性命。
别怀疑,蚊子是会传播致命疾病的!
蚊子作为媒介昆虫,可以传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以及黄热病等疾病。
某些传染病可通过节肢动物进行传播,这些传染病称为虫媒传播性疾病,这些节肢动物称为媒介昆虫,蚊子是一种重要的媒介昆虫,可以传播多种疾病:
1、疟疾,病原体是疟原虫,主要是由按蚊传播的
2、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多见于我国华南、华北、东北各地,是一种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由登革病毒感染引起,是分布最广、发病最多的一种虫媒传染病。
因此做好驱蚊防蚊工作是很重要的事情。
叮咬致S,蚊子竟然如此“恐怖”!别以为蚊子嗡嗡嗡,好像和你闹着玩,被一些“毒”蚊子吻上一口,小命可能wuhu咯~
蚊子在世界造成人类死亡的动物中排第一位,每年约有70万人因蚊子叮咬致S。
这主要是因为蚊虫在咬人时,不仅会吸人血,还会把它体内携带的BIN原体传播到健康人体内,使人感染得病,甚至导致死亡。
蚊虫叮咬后留下的蚊子包,只要处理好了,并没有多大问题,可怕的是蚊子包里可能隐藏着病/毒!
蚊子分布范围极其广泛且种类繁多,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蚊虫种类以及亚种共计多种;我们中国国内就有超过70种,其中按蚊、库蚊、伊蚊个属的蚊种占比超过一半。
每一种蚊子都能携带不同的病毒,就以“按蚊、库蚊、伊蚊”这三种来举例。
伊蚊俗称“花蚊子”,多见于中国南方,是D革热B毒、S卡B毒、黄热BB毒的载体;
库蚊就是中国北方常见的“家蚊”,携带能传播S虫病、乙N的B毒;
按蚊一般生活在有大面积水域的地方,主要传播N疾。
蚊子传播的每种B毒都有可能致S,那为什么不能让蚊子灭绝呢?
其实,人类和蚊子的斗争历史,已经持续了成千上万年。全球的科学家们也在尝试着让蚊子灭绝,因为就算世界上没有蚊子,最多也就是导致以蚊虫为食的动物少了一部分食物来源,并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实质影响。
就像美国已经在佛罗里达州启动转基因灭蚊计划,也有科研团队使用过DDT杀虫剂,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多种实验结果和专家告诉我们:想要消灭全球的蚊子几率太小,我们需要做到的是消灭生活圈中的蚊子,远离蚊虫B毒的危害!
蚊子究竟是如何寻找猎物的?第一招:化学辨别。
人只要呼吸,就会产生二氧化碳。蚊子能通过触须和脚上的「感觉毛」,在离我们5米的地方,探测到二氧化碳的痕迹,然后悄悄接近。
换句话说也就是:你在11楼看电视时,地面的蚊子也可能察觉到你。
而那些新陈代谢旺盛和呼吸频率快的人,比如小孩,孕妇等,都很可能被率先发现。
第二招:辨色大法。
就像我们有自己喜爱的颜色,蚊子也有。它们普遍喜欢黑色和红色,穿这两种颜色衣服的人也会首先被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