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诊断方法
疾病症状
治疗措施
预防办法
用药指南
保健方案

必要时作气管切开

消炎痛12.5~25mg,每4~6小时一次

(2)水合氯醛

病室应安静,对病人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刺激注意口腔及皮肤的清洁,防止发生褥疮注意精神、意识、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以及瞳孔的变化给足够的营养及维生素

(1)安定

上述方法效果不显时,可采用亚冬眠疗法,肌肉注射氯丙嗪及异丙嗪各0.5~1mg/kg/次,每4~6小时一次,同时加用物理降温,使体温降至38℃左右

(3)异戊巴比妥钠(阿米妥钠)

(1)宜早用,在有抽搐先兆、高热、烦燥,惊厥及肌张力增加时,即与应用;

成人0.2~0.5g/次,小儿5~10mg/kg/次,稀释后静脉缓注(1ml/分),至惊厥缓解即停注用时注意观察呼吸,如减慢则立即停止注射

(2)肌肉松弛后即停;

(5)低血钙引起的抽搐应及时补充钙剂

(二)对症治疗

常用药物如下;

(3)掌握剂量,注意给药时间

成人1.5~2g/次,小儿50mg/kg/次(每次不大于1g),鼻饲或保留灌肠

(3)脑水肿或脑疝者,应立即采用脱水剂治疗一般可用20%甘露醇1~1.5g/kg静脉注射或快速静滴必要时作气管切开

(4)脑实质炎症引起的抽风可用中药、新针治疗给予镇静剂或亚冬眠疗法频繁的抽风可同时加用氢化考的松治疗

乙脑病情重,变化快,高热、抽搐、呼吸衰竭是本病的三个重要症状,可互相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必须及时发现,抓住主要矛盾,尽快采用中西医结合措施,促使矛盾转化以利康复

(2)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所致缺氧者,应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

下一页

成人10~20mg/次,小儿0.1~03mg/kg/次,肌注,必要时静脉缓注,但不超过10mg

1

2.惊厥或抽搐

镇静剂应用原则:

应根据惊厥、抽搐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1)多数抽搐者,降温后即可止惊

(一)一般治疗

(6)由脑性低血钠引起的抽风可用3%盐水滴注

1.隆温使室温控制在30℃以下,可采用室内放冰块、电风扇、空调等物理降温可用30%酒精擦浴,在腹股沟、腋下、颈部放置冰袋;也可用降温床或冷褥也可用牛黄清心丸、柴胡注射液等中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tpmwc.com/zlcs/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