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传染病分类共37种
甲类传染病(烈性传染性)乙类(一般)丙类
plague(鼠疫)狂犬病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
cholera(霍乱)SARS麻疹
Hepatitis
AIDS禽流感
性病(VD)
强制隔离严格管理监测管理
一、传染
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和斗争的过程
二、传染过程三因素:病原体、人体、环境
三、病原体的作用
、数量
、毒力(Toxin代、因子)——霍乱(外毒素)痢疾
3、侵袭力
4、变异
四、人体的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外屏障吞噬作用体液因子内屏障(血脑屏障)
、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Bc)细胞免疫(T)
五、传染过程的五种后果
、病原体被消化清除
、病原携带状态
3、隐性感染者
产生特异性免疫会排出病原体
疾病:乙脑脊髓灰质炎甲肝
4、潜伏(在)性感染
SPPE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麻疹
VZV水痘——带状疱疹
HSV单纯性疱疹
5、显性感染:痊愈、慢性、后遗症、死亡
六、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病原体
、传染性天花(Small—pox)传染性越强,免疫力越持久
3、流行病学特征: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4、免疫性
七、流行过程三环节:
、传染源人:携带者、隐性感染、病人(急、慢);动物
、传染途径空气、水、食物、接触(直接间接)、土壤、昆虫媒介、血液、性
3、易感人群
传染病的临床特征
、发病有规律性(分期)
潜伏期:越短,发病越快
初期(前驱期):感染中毒表现
症状期(前峰——极期)
恢复期
、发热Q热、出血热、猩红热、登革热、波浪热
3、RushEruption水仙花莫悲伤
时间水、猩、天、麻、斑、伤
33-45-6周
verysickpatientmusttakeease
顺序
3形态
4分布
5转归:瘢痕、色素斑、脱屑
4、全身表现
毒血症
菌血症
3败血症
4脓毒血症
5休克
6DIC
7脑水肿脑疝
传染病的诊断
、流行性病学资料年龄、季节、职业、疫区、家族、既往史
、clinical(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
常规
生化
3病原学
a形态:涂片、染色:蓝-阳;红-阴
b培养(culture):确诊(带菌者)
4血清学(Serological):抗原抗体
Ag:AcuteChronicPresentinfection(现症感染)
Ab:Pastinfection(既往感染)
有些疾病早期可出现抗体,如出血热、乙型脑炎、
IgM——IgG特异性IgM可做早期诊断的依据
5分子生物学
4、辅助检查:心电图、B超、CT、核磁、内窥镜、造影、病理(活检)
传染病的治疗原则
、隔离卧床
、一般治疗:营养、水、电解质、热量、质量(食物)
3、病原治疗
抗生素化学(磺胺)——细、原虫
抗病毒ASLD-AcuteSelf-LimitedDisease
3抗血清疗法:狂犬、白喉抗血清(DAT)、破伤风(TAT)
皮试(—)早期、足量、脱敏
4、对症治疗
5、后遗症处理
6、中西药结合
7、心理治疗
传染病的预防
从流行过程三环节入手
、控制传染源:隔离接触者检疫:根据潜伏期确定检疫期
、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被动——Ab
主动免疫
病毒感染性肝炎、病原学病原分类A、B、C、D、E(F、G、TTV、Sen)
HAV(RNA)传染性肝炎
HBV(DNA)血清型肝炎
HCV(RNA)非甲非乙型肝炎
HDV(RNA)δ因子感染
HEV(RNA)非甲非乙型肝炎
()HAV粪口传播、
AgandAb系统、
IgM-presentinf.可存在起病后周内;IgG-pastinf.可长期存在
有黄疸
()HBV三种颗粒:
a小球型表面抗原HBsAg无感染性,有抗原性
b管型澳抗
c大球型丹氏颗粒分为胞膜和核心完整的病毒颗粒
核心部分含HBcAg,核心抗原不可查出病毒复制的主体
DNA-P,DNA聚合酶
DNAHBV,环状双股DNA
为病毒复制的主体
3AgandAbsystem(HBVMHBV标记物):
感染HBsAg---Anti-HBs(保护Ab唯一的保护性抗体)
复制活跃HBeAg---Anti-Hbe(传染性降低)
HBcAg---Anti-HBc
两对半的意义
HbsAgAnti-HBsHbeAgAnti-HBeAnti-HBc
+++大三阳传染性强,复制活跃,病变强
+++小三阳病变稳定,传染性小,复制少
仅+——打过预防针或感染过并产生免疫力的恢复者,有抗原性,无感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AandE:急性病人/隐性感染者
、BandC:慢性乙肝、肝炎后肝硬化、肝细胞癌
()传播途径
AandE(粪口,被污染的水、食物、昆虫、手)
B、CandD:
u经皮传播,伤口有血
u垂直传播胎盘、分娩、哺乳
u性传播
u亲密接触
(3)易感人群
3、临床分型()急性肝炎:潜伏期不易发现
黄疸)黄疸前期,发热,疲劳,消化道症状,尿黄
)黄疸期3)恢复期
无黄疸
()慢性肝炎:(6M)见于乙/丙/丁型肝炎,易发展为肝炎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
分为轻/中/重度——由乙、丙、丁引起
(3)重型肝炎(急性肝坏死/急性暴发型肝炎)
a.急性肝坏死(暴肝):病程短、肝脏进行性缩小,早期出现神经精神障碍
b.亚急性:病程长,黄疸进行性加深;严重乏力、厌食;水肿、腹水、胸水;有出血倾向;晚期出现肝性脑病;临终前出现肝肾综合症;存活者坏死后肝硬化
c.慢性
(4)胆汁淤积型(毛细胞管型/淤胆型)
4、实验室检查()肝功能
()Ig-MandIgG(HAVHEV)M:现在感染G:过去感染
(3)AFP+(甲胎蛋白)高〉或40mg肝癌
(4)抗原检查:两对半
(5)DNA
5、治疗()保肝
()抗病毒:慢性乙肝,急、慢性丙肝
(3)调节免疫
(4)中医中药
(5)对症治疗
6、预防:HAV:主动免疫(疫苗),被动免疫(两种球蛋白),三管一灭HBV:主动免疫,被动免疫(特异性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HEV:三管一灭3艾滋病
、艾滋病为性传播疾病(STD)
、艾滋病为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的乙类传染病
3、每年的月日为世界艾滋病日
4、病原学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中的慢病毒亚科,为正链单股RNA病毒。HIV具有逆转录酶。易变异,常与其抗体同时存在,无保护性免疫。抗体阳性的人有传染性。
凡HIV感染者(抗—HIV阳性的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及艾滋病病人(patient)均是传染源,前者更为重要(包括部分检测抗—HIV呈阴性的携带者);人类是唯一的传染源。
5、传播途径
()性传播:主要传播途径,包括:
男性同性恋(homosexualmen)
异性恋(heterosexual),包括娼妓与异性间的性传播是非洲艾滋病传播的主要因素;
双性恋(bisexual),同性恋男子可经双重性生活传给异性与同性。
()静脉滥用毒品:是我国目前HIV传播的主要原因,
(3)输血与应用血制品及不洁的注射
(4)母婴传播,即垂直传播
(5)其他途径:如人工授精、器官移植医务人员的意外针刺等。
6、高危人群
a)男性同性恋及双性恋等性乱交者;
b)静脉吸毒者;Heroine海洛因
c)血友病患者及多次接受输血及血制品者;
d)HIV/AIDS感染母亲所生婴儿。
e)Children
f)Doctorornurse
7、发病机理
Tc细胞——黏附——进入细胞——逆转——整合——休眠——细胞被激活——RNA反转录——组装成熟——出芽——感染其他细胞
8、临床表现
HIV感染后可分为四期。
、急性感染期(I期)
、无症状感染期(II期)可持续—0年或更长,平均5年左右不易识别的重要传染源
3、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PGLIII期)又有称艾滋病相关复合征(AIDSrelated潸然泪下王明方夫人撰文追忆丈夫称其潸然泪下王明方夫人撰文追忆丈夫称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