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患者,男,35岁。慢性肾炎病史15年,最近突感乏力、恶心呕吐,常有腿抽筋、皮肤瘙痒,急诊检查肾功能示:BUN30.5mmol/L,Crmmol/L,血钾6.8mmol/L,血钠mmol/L,血氯mmol/L,最恰当的治疗方法是
A.限制钾的摄入
B.使用大剂量利尿剂
C.急诊血液透析
D.采取止吐等对症处理
E.中药治疗
Bl型选择题(92~题)
答题说明
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某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92~94题共用备选答案)
A.K+
B.Na+
C.Ca2+
D.Cl-
E.H+
92.促使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的离子是
93.可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离子基础是
94.静息电位产生的离子基础是
(95~96题共用备选答案)
A.盐酸
B.蛋白质分解产物
C.脂酸钠
D.脂肪
E.糖类
95.刺激小肠黏膜释放促胰液素的作用最强的物质是
96.刺激小肠黏膜释放胆囊收缩素的作用最强的物质是
(97~98题共用备选答案)
A.中和胃酸作用
B.抑制胃酸分泌
C.促进黏液合成
D.阻断促胃液素受体
E.阻断乙酰胆碱受体
97.氢氧化铝的主要作用是
98.H2受体拈抗剂的作用是
(99~题共用备选答案)
A.浆液性炎
B.纤维素性炎
C.化脓性炎
D.出血性炎
E.变质性炎
99.小叶性肺炎属于
.流行性乙型脑炎属于
.细菌性痢疾属于
91.C
透析的适应证为:①急性肺水肿;②血钾≥6.5mmol/L;③血尿素氮≥21.4mmol/L或血肌酐≥μmol/L;④高分解状态:血肌酐每日升高≥.8μmol/L或血尿素氮每日升高≥8.9mmol/L,血钾每日上升1mmol/L;⑤无尿2天或少尿4天;⑥酸中毒:pH7.25或二氧化碳结合力13mmol/L。
92.C
钙能调节神经递质释放。神经递质是传递神经冲动的物质,一般指通过经典的突触联系作用于效应细胞的传递物质,它的特点是作用时间快速短暂,作用于受体后引起离子通道的开放,从而产生兴奋或抑制效应。
93.D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产生机制为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胞膜上的配体门控Cl-通道开放,引起Cl-内流,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
94.A
细胞静息期主要的离子流为钾离子外流。
95.A
胃液中的盐酸由壁细胞分泌,是引起促胰液素释放的最有效刺激,从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96.B
蛋白质水解产物可刺激小肠黏膜释放一种肽,叫胆囊收缩素释放肽(CCKreleasingpeptide),刺激小肠黏膜I细胞分泌CCK。引起CCK分泌的因子由强至弱为: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盐、HC1、脂肪,糖类没有作用。
97.A
氢氧化铝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利用氢氧化铝与胃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无毒无害的氯化铝排出体外。
98.B
H2受体拮抗剂能选择性地阻断壁细胞膜上的H2受体,使胃酸分泌减少。不仅抑制基础胃酸的分泌,而且能部分地阻断组胺、五肽胃泌素、拟胆碱药和刺激迷走神经等所致的胃酸分泌。
99.C
小叶性肺炎是以肺小叶为单位的灶状急性化脓性炎症。
.E
流行性乙型脑炎可引起脑实质广泛病变,以大脑皮质、脑干及基底核的病变最为明显;脑桥、小脑和延髓次之,脊髓病变最轻。其基本病变为:①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可见脑膜与脑实质小血管扩张、充血、出血及血栓形成,血管周围套式细胞浸润;②神经细胞变性坏死,液化溶解后形成大小不等的筛状软化灶;③局部胶质细胞增生,形成胶质小结。部分患者脑水肿严重,颅内压升高或进一步导致脑疝。
.B
①急性细菌性痢疾:主要发生于大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最重。初期表现为急性黏液卡他性炎,随后大量纤维素渗出,与坏死的黏膜组织、中性粒细胞等一起形成特征性的假膜(假膜性炎)。假膜脱落后形成表浅、大小不等的“地图状溃疡”。②中毒型细菌性痢疾:肠道病理变化表现为卡他性肠炎或滤泡性肠炎。虽然肠道病理变化较轻,但常于发病后数小时内发生中毒性休克和呼吸衰竭。常由毒力较低的福氏菌或宋内菌引起。③慢性细菌性痢疾:由急性细菌性痢疾迁延而来。肠道病理变化表现为新老病变相互混杂。
平台所有转载文章均为传递更多专业知识,服务大众,并明确标明来源及作者,如若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谢谢!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中科白癜风白癜风能痊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