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诊断方法
疾病症状
治疗措施
预防办法
用药指南
保健方案

2015年执业医师第一轮复习题病理学

1.在血吸虫发育各阶段中,引起人体主要病理改变的是A、尾蚴B、成虫C、虫卵D、幼虫E、毛蚴2.肠伤寒坏死灶的主要部位是A、粘膜下层B、皱裂内C、淋巴组织内D、黏膜层E、毛细血管内3.一位血吸虫肝硬化病人,无黄疸,也无蜘蛛痣,肝肋缘下1cm,质硬,表面无明显结节,脾大下缘平脐、质硬,经常有鼻出血及牙龈皮肤粘膜出血。出血的机制是:A、凝血因子Ⅶ合成减少B、纤维蛋白原减少C、凝血因子X减少D、脾功亢进破坏血小板E、凝血酶原减少4.下述关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特点中,错误的是A、非霍奇金淋巴瘤在淋巴瘤中发病率不高B、分类繁杂C、多数病例发生在淋巴结D、可累及消化系统E、DLBCL是我国多见的类型5.男,5岁。发热、头痛、呕吐4天,昏迷半天,于2月10日入院。查体:T39.6℃,P次/分,R26次/分,BP60/25mmHg。神志不清,皮肤可见出血点,球结膜水肿,心肺腹(-),颈抵抗(+),双侧Babinski(+)。实验室检查:血WBC16.4×/L,中性粒细胞0.88,淋巴细胞0.12。患者抢救无效于次日死亡。其脑组织病理检查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A、颅底多发性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引起脑实质损害B、软脑膜充血、水肿、出血C、脑沟和脑回可见小的肉芽肿结构和脓肿,蛛网膜下腔有胶样渗出物D、病变多发生在灰质、白质交界处,引起脑室扩大、脑积水及蛛网膜炎E、脑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充满黄色脓性渗出物6.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炎症性质是A、化脓性炎B、肉芽肿性炎C、出血性炎D、纤维素性炎E、变质性炎7.流行性乙型脑炎最具特征性的病变是:A、噬神经细胞现象B、卫星现象C、筛网状软化灶D、淋巴细胞袖口状浸润E、胶质结节8.细菌性痢疾肠道病变最显著的部位位于A、升结肠B、降结肠C、横结肠D、乙状结肠E、乙状结肠和直肠9.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病变部位是A、蛛网膜下腔B、丘脑及基底节C、硬脑膜D、大脑皮质E、脑室内10.关于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的叙述正确的是:A、粘液脓血便B、滤泡性肠炎C、有严重脱水表现D、多由毒力强的志贺菌引起E、集合淋巴小结内见巨噬细胞增生11.关于移植排斥反应特点错误的是A、与单向移植排斥有关B、亦可双向移植排斥C、器官移植主要是迟缓溶血性排斥反应D、骨髓移植可纠正造血系统不可逆的严重疾病E、骨髓抑制可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12.有关暴发型流脑败血症休克型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皮肤瘀点瘀斑迅速扩大并融合成片B、突发高热、头痛、呕吐C、口唇发绀、低血压D、精神萎靡、意识障碍E、脑膜刺激征不明显、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13、不属于AIDS机制的是A、CD3分子是HIV的主要受体B、T细胞功能被破坏C、可导致严重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异常D、易发生机会感染E、单核巨噬细胞易可被感染14.下述梅毒临床表现中错误的是A、一期梅毒形成无痛性丘疹B、早期梅毒传染性弱,晚期传染性强C、下疳发生8周以上时可引起全身皮肤黏膜损害D、梅毒疹病灶中含有大量螺旋体E、三期梅毒常发生感染后4年以上15.下列叙述与慢性血吸虫病不符的是:A、多发性小息肉B、可发生腺癌C、乙状结肠与直肠病变最重D、肠腔狭窄、肠梗阻E、溃疡可引起肠穿孔答案在文章末尾噢~1.C答案解析:血吸虫病简要生活史①人接触疫水,尾蚴钻入人体皮肤或粘膜内发于为童虫。②童虫进入小血管,经过肺循环及体循环达到全身。③唯有到达肠系膜经脉的童虫才能在体内发育为成虫,并产卵。④对人体造成伤害最严重的是虫卵。2.C答案解析:伤寒由伤寒杆菌引起,特征:全省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回肠末段淋巴组织的病变最突出。3.D答案解析:肝硬化时的血液系统常表现为门静脉高压导致的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由于肝脏合成障碍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小板有质与量的降低,因此,患者常有贫血及出血倾向。4.A答案解析:非霍奇金淋巴瘤在淋巴瘤中发病率占80~90%。5.E答案解析:最关键——白细胞、中性——脓。技巧“2月”——流脑——化脓。6.E答案解析: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变性质为变质性炎症。镜下所见:①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轻者出现核偏位,尼氏小体消失,重者发生坏死。在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周围,常有增生的少突胶质细胞围绕,称为神经细胞卫星现象;小胶质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侵入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内,称为噬神经细胞现象。②软化灶形成:神经组织发生局灶性坏死液化,形成质地疏松、染色较浅的筛网状病灶,称为软化灶。③脑血管改变:脑实质血管充血,血管周围间隙增宽,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常围绕血管呈袖套状浸润,称为淋巴细胞套。④胶质细胞增生:呈弥漫性或灶性分布,如增生的小胶质细胞聚积成群则形成小胶质细胞结节。肉眼观察,可见软脑膜及脑实质充血、水肿,严重者可有点状出血及粟粒大小、灰白色的软化灶。7.C答案解析:本题正确答案就是C。流行性乙型脑膜炎可引起脑实质广泛病变,以大脑皮质、脑干及基底核的病变最为明显;脑桥、小脑和延髓次之,脊髓病变最轻。其基本病变为:①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可见脑膜与脑实质小血管扩张、充血、出血及血栓形成,血管周围套式细胞浸润;②神经细胞变性坏死,液化溶解后形成大小不等的筛状软化灶;③局部胶质细胞增生,形成胶质小结。部分患者脑水肿严重,颅内压升高或进一步导致脑疝。8.E答案解析:菌痢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大肠,尤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重。9.A答案解析: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理肉眼观,脑脊髓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充满灰黄色脓性渗出物。10.B答案解析: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病原是痢疾杆菌、属于肠杆菌的志贺菌属,分A、B、C、D四群(志贺菌、福氏菌、鲍氏菌、宋内氏菌)我国以福氏、志贺菌多见。潜伏期多数为1~2天,短者数小时,起病、发展快,高热可>40℃(少数不高)迅速发生呼吸衰竭、休克或昏迷,肠道症状多不明显甚至无腹痛与腹泻,也有在发热、脓血便后2—3天始发展为中毒型。有时肠壁集合淋巴小结和孤立淋巴小结滤泡增生肿大,而呈滤泡性肠炎的变化。临床上常无明显的腹痛、腹泻及脓血便。11.C答案解析:溶血性反应主要见于超急性排斥反应中;实体器官抑制排斥反应没有迟缓性的分类,只有慢性排斥反应,主要是血管内膜纤维化引起官腔严重狭窄导致重要器官缺血的特点。12.E答案解析:暴发型流脑败血症休克型多见于儿童。突起高热,常在短期内全身出现广泛瘀点、瘀斑,且迅速融合成大片,皮下出血,或继以大片坏死。面色苍灰,唇周及指端发绀,四肢厥冷,皮肤呈花纹,血压下降,甚至不可测出。脑膜刺激征缺如。脑脊液大多清亮,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加,血培养常为阳性。13、A答案解析:CD4分子是HIV的主要受体。14.B答案解析:应该是早期梅毒传染性强,晚期传染性弱。15.E答案解析:慢性期,随病变发展,在粘膜及粘膜下层形成慢性虫卵肉芽肿。同时由于虫卵反复沉积,肠粘膜反复发生溃疡、修复,最终纤维化,导致肠壁增厚变硬或息肉状增生(右图),严重者可致肠腔狭窄与梗阻。镜下,可见不同阶段的急性、慢性虫卵肉芽肿及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晚期,因虫卵死亡或钙化,肠粘膜溃疡已愈合,增厚的肠壁难以使虫卵排出,故粪检虫卵可为阴性。一些慢性病例可并发管状或绒毛状腺瘤甚至腺癌,并有数个息肉同时发生癌变者。由于肠粘膜反复发生溃疡、修复,最终纤维化,导致肠壁增厚变硬或息肉状增生,使得穿孔在慢性期不易发生。







































北京哪有诊疗白癜风医院
昆明儿童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tpmwc.com/jbby/8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