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媒介昆虫传播的人畜共患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夏秋季为发病季节高峰,起病急,常累及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其症状轻重不一,从隐性感染到轻症脑膜炎及重症脑膜炎不等,出现高热、惊厥、昏迷,直至痉挛性瘫痪,甚至死亡,较重病例常遗有明显的后遗症,而预防和控制是传播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接种乙脑疫...[详细]
此处仅提供在缺医少药的地区参考使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磺胺药是50一80年代的预防流脑常用的比较有效的药物但是用得不当,盲目地、大面积地人群给药,不但收不到很好的预防效果,反而使耐磺胺药脑膜炎双球菌大量增加,造成防治工作上的困难所以只在流脑流行地区,发现有人出现鼻咽炎症状者,可能是得了流脑;或跟流脑患者...[详细]
免疫球蛋白m出现最早,但均在2周后上升其作用表现为: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可以阻止脑膜炎菌对上呼吸道粘膜的侵袭;免疫球蛋白m及免疫球蛋白g在补体作用下,具有杀死脑膜炎菌的作用;在补体作用下上述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能增强白细胞的噬菌反应,促使被吞噬的细菌死亡人体感染脑膜炎双球菌后产生4种特异性免疫球...[详细]
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氯霉素氯霉素:成人每日2~3克,分4次口服或肌注,静注疗程3~5天,应注意血象变化惊厥时可用副醛0.2ml/kg,肌注;或10%水合氯醛灌肠,每次5~15m1恶心呕吐,用新针疗法,或注射氯丙嗪、胃复安2.对症治疗:青霉素:宜大剂量,成人每天400~800万单位1.抗菌药:高热头痛,...[详细]
发现了患儿有类似以上症状时,首先应当严密隔离,把病儿放在安静的房间里,并应即时送医院。一般说来,此病的诊断并不十分困难,最重要的是早期发现和早期进行治疗。这对父母、保育工作者以及医务人员等,都应该特别注意。防止儿童结核病的传染,如果父母或家属中有人患肺结核病,对儿童应特别注意隔离及预防感染。托儿所、...[详细]
晴天和雨天交替最有利于蚊虫的孳生(二)猪抗体的监测:猪群抗体阳性率调查及猪抗体50%阳转日出现时间(提前或后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三带喙库蚊的强度和出现早晚查猪抗体时要注意母体抗体或既往感染对结果的影响,最好是4-5月龄的仔猪,其母体抗体已消失,用这样的猪观察抗体比较可靠(一)媒介蚊的强度和出现早晚:...[详细]
带菌者分为恢复期带菌和健康带菌,恢复期带菌者为大部分病人,病后鼻咽部排菌不超过三周,约有10%—20%的病人临床症状消失后仍排菌,极少数病人排菌可达数月冬春季节是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了解一些疾病知识,做到提前预防,及时治疗,对孩子的健康是非常必要的流行性脑膜炎是冬春季常见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多...[详细]
[相关因素]昏迷导致摄入减少皮肤有无发红、反应性充血,瘙痒及破损等表现每2小时翻身1次,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受压部位用热毛巾按摩或用红花酒精按摩 高热致机体消耗过多皮肤瘀点、瘀斑使局部抵抗力下降[护理措施]保护皮肤不破损的护理措施是否有效长期卧床、不能活动在瘀点、瘀斑吸收过程中,常有痒感 ,应剪短病人...[详细]
1、让病人及家属了解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2、流行期间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勤晒衣服。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3、密切接触者应预防性服药,可服用复方磺胺类药。4、推广预防注射,可用脑膜炎奈瑟菌a+c群多糖体菌苗,以降低患病率。5、留有肢体运动障碍、失语、癫痫等后遗症者,...[详细]
解表法 主要用于疾病早期,病多在卫分,病情较轻者,以辛凉解表为主 本病的预防措施首先是防蚊灭,控制和管理传染源,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和治疗6个月以上至10岁以下儿童及易感人群,定期进行疫苗接种保护率可达60%-90%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系感受暑热之邪而致,类似温病学中 暑温、暑厥 、暑痛一类的病症,...[详细]
列入计划免疫的疫苗,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由专业人员按计划接种,不可随意自行注射。一般在所居住的街道社区医院门诊部、工作所在单位、就读学校的卫生所,以及防疫站等卫生保健机构办理计划免疫。计划免疫的疫苗由国家免费提供,只需支付接种费。每一个新出生的小孩都在当地防疫部门办理计划免疫接种卡,并按照规定时间接...[详细]
精神异常表现为兴奋多语、烦躁、哭笑无常、失眠、行为异常、幻觉、幻想,或表情淡漠、缄默不语、活动减少、不吃、定向力差、记忆力减退、大小便失禁等 病毒性脑炎前驱期:患儿有发热、头痛、肌痛、呕吐、腹泻等表现脑炎症状:轻重不一,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方面的异常神经异常的表现多有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昏迷、惊厥...[详细]
(1)首先在监测的基础上画出历年发病率的流行曲线图,掌握消长规律、地区扩散规律及不同流行年的相互关系,同时了解本地区的流行菌群、型的带菌率和变迁情况,估计发病及流行模式,推测下年发展趋势。(2)重视既往流脑流行中的经验。如:①分析死亡率及病死原因时,要考虑流行初期病死率总有一个上升趋势。②观察季节高...[详细]
2.精神异常的护理:对于有精神异常的患儿,家长要向患儿介绍环境,以减轻其不安与焦虑。明确环境中可引起患儿坐立不安的刺激因素,可能的话,使患儿离开刺激源。纠正患儿的错误概念和定向力错误。如患儿有幻觉。询问幻觉的内容,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为患儿提供保护性的看护和日常生活的细心护理。小儿病毒性脑炎是儿科常...[详细]
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和治疗病人,但主要的传染源是家畜,尤其是未经过流行季节的幼猪,近年来应用疫苗免疫幼猪,以减少猪群的病毒血症,从而控制人群中乙脑流行。防蚊和灭蚊是控制本病流行的重要环节,特别是针对库蚊的措施。进行预防接种是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使用的是地鼠肾组织培养制成的灭活疫苗,经流...[详细]
专家介绍说,乙脑大多数起病急骤,发热,体温常在37℃~38℃,常伴有头痛,轻的有恶心、呕吐以及全身不适症状。约经过1~3天后,体温上升,病情加重,发热达40℃以上。除有高热外,突出表现为意识障碍、惊厥。婴儿囟门隆起,严重时发生嗜睡昏迷,可因脑水肿、脑疝、呼吸衰竭...[详细]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所致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乙脑是经蚊子等吸血昆虫传播的,流行于夏秋之季。一般来说,10岁以下的儿童最易感染乙脑。但近年来发现,免疫力低下的幼儿和成人,尤其是老年人也会患乙脑。在临床上,重症乙脑患者的病死率达25%,致残率达45%。存活的患者中也有18%的人会...[详细]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因: 病原体:乙脑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呈球形,直径约15~30毫微米,核心为单股RNA,外有脂蛋白套膜,表面有含血凝素刺突,能凝集鸡、鸽等红细胞。乙脑病毒易为常用消毒剂所杀灭,不耐热,56℃30分钟即可灭活,对低温和干燥抵抗力较强,在4℃冰箱中能保存一年以上。能在小白鼠脑组织内传...[详细]
症状描述及临床表现: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亦称日本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所致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 一、临床表现: 典型的临床表现可分为4期: 1、初期 起病急,体温很快升高达39℃~40℃,...[详细]
乙脑的全称就是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嗜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因蚊虫是传播本病的主要媒介,所以乙脑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尤其集中于7、8、9三个月,这与夏秋季的气温、湿度适宜蚊虫滋生,又有利于乙脑病毒在蚊虫体内繁殖有关。 乙脑的易感人群是3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