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的日益走高,很多夏季高发病也随之而来。这个时候,妈妈们就要注意啦,为了让宝宝舒服度过炎夏,远离“万恶”的医院,夏季高发病,妈妈要趁早防范!
一、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又称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每当春夏,儿科的输液室和雾化室都是坐满了。那我们要怎么预防呢?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很容易促使细菌生长、繁殖迅速。另外,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喜欢使用空调,使房间长期处在一个密闭的环境内,由于空气不流通,就容易使各种呼吸道病毒留置屋内。
预防要点:
家长要尽量避免带小孩都人多的公众场合。如果家里有大人感冒了,尽量避免与宝宝接触,以免感冒病菌的感染。另外,室内空调注意温度不宜调得过低。一天内最好保证小孩有一到两个小时的室外运动时间。要做到多喝水,适当休息,足够睡眠,注意卫生、勤洗手,室内外要通风,多吃些粗粮、水果和蔬菜。
感冒能不能吃鸡蛋?
感冒以后不宜吃鸡蛋,鸡蛋的蛋白质含量过高,吸收率达到99.7%。进食鸡蛋后会产生一定的额外热量,使机体热量增高,加剧发烧症状。同理,也不要吃其他高蛋白食物,如瘦肉、鱼等。
二、胃肠不适夏季最容易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就是腹泻。儿童夏季出现感染性腹泻机会比较多,比如痢疾,特别是6-9月,它的发病占全年痢疾发病的70%左右。
预防要点:夏季食物应以清淡为主,对于婴幼儿,鼓励母乳喂养,尤其是出生后的第一个夏季最重要,应避免夏季断奶。人工喂养时,应注意饮食卫生和水源清洁。
三、乙型脑炎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属于血液传染病。
乙型脑炎主要通过蚊子传播。90%的病人发生在7、8、9三个月,10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特别是2-7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孩子患病时,往往起病较急,体温在1-2天内高达39℃-40℃,伴头痛、恶心和喷射性呕吐,同时多伴有嗜睡和精神倦怠,继而出现意识混乱、抽搐,甚至呼吸衰竭。
学龄前儿童普遍接受了乙脑病毒疫苗的预防接种,患乙脑的儿童明显减少,可是预防接种后的保护率只有76%-90%,所以仍不能掉以轻心。因此,在流行季节,仍要提高防病意识,防止蚊子叮咬。
四、皮肤感染由于气温高、湿度大,身体出汗多,排汗不畅,引起局部皮肤发红、发炎,生出痱子。
预防要点:
孩子有了痱子要避免抓挠,不要用热水或碱性肥皂洗,也不能用凉水刺激,要用温水洗浴。在宝宝多汗的地方适当使用爽身粉。保持室内通风、凉爽,以减少出汗和利于汗液蒸发。衣着宜宽大,便于汗液蒸发。及时更换潮湿衣服。痱子发生后,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
温馨提示:
如果家里宝宝有感冒,腹泻请不要更换奶粉和添加新的辅食;病菌侵袭期间肠胃已经非常的脆弱了,决不能加重胃肠道的负担。
白癜风早期能治好吗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最权威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