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是各类蚊虫孳生的季节,蚊虫可以传播多种疾病,常见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登革热、疟疾、丝虫病等。蚊虫通过叮咬有病的动物或人体后,会将病原体传染给健康人,不同种类的蚊子可传播不同的疾病。河南省是乙脑的高发区,也是河南省重点防控的虫媒传染病之一,目前正值乙脑等虫媒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什么是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又称日本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经蚊虫叮咬传播引起的以神经系统为主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病死率为5%~35%,后遗症率为20%~40%,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河南省为乙脑高发省,目前发病率排名位居全国前10位,显示我省乙脑防控工作依然繁重。
2.乙脑的潜伏期与症状
乙脑的潜伏期为4~21天,一般为10~14天。机体感染乙脑病毒后,多数人并不出现症状,而仅呈隐性感染。
乙脑的进程和临床表现主要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1)初热期:病程第1~3天,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高达38~39℃,伴头痛、神情倦怠、嗜睡、恶心和呕吐。小儿可有呼吸道症状或腹泻。
(2)极期:病程第4~10天。主要表现为①高热:体温高达39~40℃以上。②意识障碍:嗜睡、昏迷。③惊厥或抽搐:轻则出现手、足、面部抽搐或惊厥,重则出现全身阵发性抽搐或强直性痉挛。④呼吸衰竭:是乙脑的主要死亡原因。表现为呼吸表浅,节律不整、呼吸暂停及呼吸停止。⑤脑膜刺激征: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脑膜刺激征。⑥其他症状和体征:如肢体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强、巴彬斯基征阳性、软瘫、瞳孔不等大、大小便失禁等。
(3)恢复期:极期过后,体温在2~5天降至正常,昏迷转为清醒,患者言语、表情、运动及神经反射等逐渐恢复正常。
(4)后遗症期:若患者治疗不及时,病死率可高达35%,20%~40%的病人可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痴呆、半身不遂、精神失常、记忆力和智力减退等。
3.乙脑的传染源
家畜、家禽,尤其家猪是乙脑的主要传染源。猪是我国数量最多的家畜,由于猪对乙脑病毒的自然感染率高,病毒血症期维持时间长,血中的乙脑病毒滴度高,且每年因屠宰而种群更新快,构成猪→蚊→猪的自然传播环节。
人被感染后仅发生短暂的病毒血症,且血中病毒数量较少,故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4.乙脑的传播媒介
乙脑经蚊虫叮咬而传播。能传播乙脑的蚊虫很多,现已被证实主要有库蚊、伊蚊、按蚊的某些种类。其中三带喙库蚊是我国和我省的主要传播媒介。此外淡色库蚊、中华按蚊、致倦库蚊等也可传播乙脑病毒。另外,我国也从福建、广东的蠛蠓中,云南和四川的草螨中分离到乙脑病毒,故也可能成为乙脑的传播媒介。
5.人与人接触能传播乙脑吗?
由于乙脑病人血液中乙脑病毒的含量极低,且病毒在人体内存留时间很短,故病例的分泌物及排泄物不含有病毒,因此人与人的一般接触不会传染乙脑,也不需要对乙脑病例实施隔离。
6.哪些人容易得乙脑?
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出现典型乙脑症状的仅占少数,多数人呈现隐性感染。儿童因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不健全尤其是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往往更易发生显性感染。通常以14岁以下的儿童发病最多,但近年成人患乙脑的比例在逐渐增多,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乙脑患者病后免疫力强而且持久,罕有二次发病者。
7.如何治疗乙脑?
目前乙脑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支持、综合治疗。尤其要高度重视对症治疗,要认真把好“三关”,即高热关、惊厥关和呼吸衰竭关,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减少病死率和后遗症率。
8.平时该如何预防乙脑?
乙脑的预防应采取以疫苗接种为主,灭蚊、防蚊、宿主管理及免疫、健康教育等为辅的综合措施。
(1)接种乙脑疫苗,是预防乙脑最经济有效的措施。(2)灭蚊:重点清理环境,消灭蚊虫滋生地,如定期清疏下水道和排水道、填平各类坑洼地、死水塘、清理各类盆、罐、缸、坛、瓶等蚊虫易孳生的容器。必要时采用化学杀虫剂进行室内外空间喷雾,同时做好猪、牛、马等畜圈及周围环境治理。(3)防蚊:教育民众搞好环境卫生,做好个人防护,如外出穿长衣和长裤,不露宿,远离水草、牲畜圈等蚊虫多的地方,使用蚊香、蚊帐、灭蚊器和驱避剂,装纱窗纱门等,尽量减少人蚊接触机会。(4)加强猪的管理和免疫:猪舍远离人居住环境,搞好猪舍环境卫生,必要时给猪接种乙脑疫苗等。
9.如何接种乙脑疫苗?
目前我国接种的乙脑疫苗种类主要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按照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的要求:(1)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8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2)乙脑灭活疫苗接种4剂次:8月龄接种2剂次,第1、2剂次间隔7-10天,18-24月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
同时在疫苗接种过程中,注意异常反应的发生。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专业北京白癜风的价格是多少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