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诊断方法
疾病症状
治疗措施
预防办法
用药指南
保健方案

护考第一章nbsp基础护理知识和技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一、医院感染

1.医院感染: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2.医院感染的分类

(1)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导致。

(2)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

二、清洁、消毒、灭菌

1.定义

(1)清洁:不能杀灭微生物。

(2)消毒:清除或杀灭除芽胞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

(3)灭菌:清除或杀灭全部微生物。

2.消毒灭菌的方法

(1)燃烧:气性坏疽、破伤风、肺结核的污染敷料燃烧处理。锐利刀剪禁用燃烧法以免锋刃变钝。

(2)干烤

1)消毒温度和时间:℃,2h;℃,1h;℃,0.5h。

2)注意事项:灭菌前物品先刷洗干净,玻璃器皿需干燥。

(3)煮沸

1)消毒时间从水沸后算起,如中途加入物品,则在第二次水沸后重新计时。

2)放置方法:器械的轴节或容器的盖应打开后再放;空腔导管先腔内灌水;物品不宜放置过多,大小相同的容器不能重叠。

3)1%~2%碳酸氢钠可使沸点达℃,增强杀菌作用和去污防锈。

(4)压力蒸汽灭菌:使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的首选灭菌方法。

1)适用:耐高温、高压、潮湿物品;不能用于油类和粉剂的灭菌。

2)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当压力达到.9kPa时,温度可达℃,维持20~30min即可灭菌。

3)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蒸汽压力达.8kPa时,温度可达℃或以上,维持4min即可灭菌。

(5)日光曝晒:床垫、被服、书籍等直射阳光下曝晒6小时可消毒。

(6)臭氧灭菌消毒:用于空气消毒时,人员必须离开。

(7)机械除菌法:用于手术室、烧伤或器官移植病房。

(1)使用原则

1)尽量不用、少用。

2)消毒剂应定期更换。

3)待消毒的物品必须先洗净、擦干。

4)消毒剂中不能放置纱布、棉花等物。

5)使用前须用无菌生理盐水洗净物品。

(2)化学消毒的常用方法:空气消毒时常用纯乳酸(0.12ml/m3)或食醋(5~10ml/m3)。

(3)常用的化学消毒剂

(1)戊二醛(2%):灭菌剂。适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如内镜。使用前加0.3%碳酸氢钠pH调节剂和0.5%亚硝酸钠防锈剂充分混匀。

(2)环氧乙烷:灭菌剂。适用于不耐高温、湿热如电子仪器等的灭菌,作用时间6h。

(3)过氧乙酸:灭菌剂。可给一般物品表面,食品用工具、设备,空气和耐腐蚀医疗器械进行消毒。

(3)含氯消毒剂:高、中效消毒剂。有腐蚀及漂白作用,不宜用于金属制品、有色织物及油漆家具。

3.手卫生

(1)洗手:医院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持续时间不少于15s。

(2)手的消毒:刷洗消毒范围为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除手术刷手时应保持双手高于肘部外,其余时候应保持肘部位置高于双手,以免肘部衣袖被污染。

三、无菌技术

1.操作原则

(1)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应停止清扫工作、减少走动、避免尘埃飞扬。

(2)戴好帽子和口罩,修剪指甲并洗手。

(3)物品放置有序,标志明显。无菌包的有效期为:自5月1日至10月1日为1周,10月1日至次年5月1日为2周。一套无菌物品只供一位病人使用一次。

(4)操作者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以上,禁止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取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2.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1)无菌持物钳

1)湿式保存:消毒液面浸没持物钳轴节以上2~3cm或镊子长度的1/2。

2)操作步骤:①检查有效期及开盖;②手持钳上1/3,闭合钳端,移至中央,垂直取出或放入;③使用时钳端始终向下,不可倒转。

3)不可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油纱布、换药或消毒皮肤。

4)门诊换药室、手术室的持物钳应每天清洁、灭菌。

(2)无菌容器:①开盖取物,内面向上,手不可触及盖的边缘及内面;②开启后24h内有效。

(3)无菌包:①超过有效期或有潮湿破损不可使用;②不可放在潮湿处,以免污染;③打开包布时手不可触及包布内面;④开包后有效期24h。

(4)铺无菌盘:有效期不超过4h。

(5)取用无菌溶液

1)操作时首先查对瓶签;倒液时瓶签朝向掌心,倒出少量溶液旋转冲洗瓶口后再倒出溶液至无菌容器中。

2)开启后瓶内的溶液,可保存24h。

(6)戴、脱无菌手套

1)操作步骤

①查对:号码、灭菌日期、包装。

②打开手套袋。

③取、戴手套:未戴手套的手持手套的反折部分取出手套,戴好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反折内面。

④调整:双手对合交叉置于胸前。

⑤脱手套:应翻转脱下,避免强拉;勿使手套外面(污染面)接触到皮肤面。

⑥处理:弃置手套于黄色医疗垃圾袋内。

2)注意:①操作前洗手、修剪指甲以防刺破手套,戴口罩;②如发现有破洞或可疑污染应立即更换。

4.隔离种类及措施

(1)隔离种类

1)严密隔离:霍乱、鼠疫、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禽流感等。

2)接触隔离:破伤风、气性坏疽。

3)呼吸道隔离:肺结核、流脑、百日咳、麻疹。

4)消化道隔离:伤寒、细菌性痢疾;甲、戊型肝炎等。

5)血液-体液隔离:乙、丙、丁型肝炎,艾滋病等。

6)昆虫隔离:乙脑、流行性出血热、疟疾、斑疹伤寒等。

7)保护性隔离:严重烧伤、早产儿、白血病、脏器移植及免疫缺陷病人等。

(2)措施

1)严密、保护性隔离,住单人间。

2)严密、接触隔离和保护性隔离中呼吸道疾病者,禁止家属探视。

3)严密、接触隔离病人的污染敷料装袋标记后送焚烧处理。

4)除呼吸道隔离可只戴口罩、帽子,其余隔离需加穿隔离衣。

5)室内空气、地面、物品表面用消毒液喷洒或紫外线照射消毒,每天1次。

5.隔离技术

(1)隔离区域的划分及隔离要求

1)清洁区:治疗室、配餐室、更衣室、值班室、库房等。

2)半污染区:医护办公室、病区内走廊、检验室等。

3)污染区:病房、病人洗手间、浴室、病区外走廊等。

(2)传染病区隔离单位的设置:同一病种的病人可安排在同一病室内,但病原体不同者,应分室收治。

(3)隔离原则

1)隔离标志明确。

2)应按规定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

3)病人接触过或落地的物品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给其他病人使用,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须经消毒处理后或排放。

4)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或消毒液喷雾消毒病室。

5)终末消毒处理是指对出院、转科或死亡病人及其所住病室、所用的物品及医疗器械等进行的消毒处理。

6.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1)帽子、口罩的使用:①在戴、摘口罩前应洗手;②口罩应罩住口鼻部。③口罩不可以悬挂于胸前,不可用污染的手触摸口罩。④纱布口罩使用2~4小时应更换;一次性口罩使用≤4小时;口罩潮湿或可疑污染应立即更换。

(2)避污纸的使用:应从页面抓取,不可掀开撕取。避污纸用后集中焚烧处理。

(3)穿、脱隔离衣

1)隔离衣长短合适,须全部遮盖工作服。

2)隔离衣每日更换,如有潮湿或污染,应立即更换。

3)穿脱隔离衣时避免污染衣领和清洁面。

4)穿好隔离衣后不得进入清洁区。

5)脱下的隔离衣如挂在半污染区,清洁面向外;挂在污染区则污染面向外。

最后end

阿虎学术









































化妆技巧区分粉底液和粉饼的区别打造
肝硬化的形成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tpmwc.com/yyzn/88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