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诊断方法
疾病症状
治疗措施
预防办法
用药指南
保健方案

祖传偏方一个泻火解毒的名方

一切火邪,充斥体内体表,蒸发体内之津,令人狂躁烦心,口燥咽干,大热干呕,胡言乱语睡不着,甚至吐血,非外伤所致某些部位的外部出血,热盛发斑等。

导致这一切的原因是啥呢?

《黄帝内经》说: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心为热所扰则烦,躁是烦的升级版。

口燥咽干,是火盛烧干了水,导致津液枯竭。

干呕,是火邪炽盛往上冲。

胡言乱语,是热毒伤其神。

不眠,是热盛导致体内静不下来。

至于吐血,是热毒迫血妄行,随火上逆。热灼络脉,外溢肌肤,则为发斑,引起皮下红肿瘀紫斑点或斑块等。

以上,均因六淫火邪,充斥上下表里,有实无虚之证,故治法不能温和,必得雷霆万均才得起效。

唐代医家王焘辑录而成的综合性医书《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黄连解毒汤,

组成:黄连(9克)黄芩(6克)黄柏(6克)栀子(9克)

泻火解毒。主治三焦火毒,不仅可治上述狂躁烦心,口燥咽干,大热干呕,胡言乱语睡不着等,

表热入里而致泄泻,或湿热黄疸,或外科痈疡疔毒。表现为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均可用此方。

方中黄芩、黄连、黄柏均苦寒,配伍可清泻三焦火毒。

具体来说,

黄连清泻心火,兼泻中焦之火。

黄连苦寒,能泄降一切有余之湿火,心脾肝肾之热,胆胃大小肠之火,无不治之。

黄芩泻上焦之火。

黄芩苦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任它行。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等。

黄柏泻下焦之火。

黄柏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下能治湿热痢疾、泄泻、淋浊,上能治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最后一味栀子,与上三味一样苦寒,但却上中下之火一扫光,泻三焦之火。

上入心胸清透郁热以除烦,又可导火下行以除热。引邪热从小便而出。

由此,四味如六月之雪,清亢盛之火无处不到,且不是让邪烂在体内发臭,而是让其有去处。

至此,火去热除,体内之津液不再受火热熏灼,得以保存,身体机能便回归正常。

但因四味均大苦大寒之药,若非实热,是不敢用的。

败血症、脓毒血症、痢疾、肺炎、泌尿系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以及感染性炎症等属热毒为患者,均可用此方。

用法:水煎服。此为一剂之量。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互联网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pmwc.com/zlcs/191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